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学过的《三峡》《与朱元思书》,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B. 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C. 通过对海上日出这一奇观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作者表现出了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D. 有时说话就应照直说,别拐弯抹角的。
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默契 畸形 密匝匝 不折不绕
B. 洗涤 咆哮 文绉绉 丛容不迫
C. 边陲 愚钝 监控台 粗治滥造
D. 桅杆 凋谢 试验场 别具匠心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炽热(chì) 差使(chāi) 栅栏(zhà) 颔首低眉(hàn)
B. 翰林(hàn) 蹒跚(pán) 田畴(chóu) 舳舻相接(zhóu)
C. 殷勤(yān) 消逝(shì) 交卸(xiè) 杳无消息(chá)
D. 畎亩(quǎn) 颓唐(tuí) 奔丧(sāng) 泠泠作响(léng)
根据要求作文
也许,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声关切的叮咛,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你的心房;也许,当你满怀困惑,倾听着老师的柔柔絮语,关爱的阳光就会驱散你心灵的迷茫;也许,你捧着书本,读着名著,吟诵唐诗宋词,文学的阳光就会照亮你成长的方向;也许……
请以“那一道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
(2)静以修身 静:
(3)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
(4)年与时驰 驰:
(5)遂成枯落 枯落: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4.学习完这篇文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坐在艾烟里的母亲
牧徐徐
出差正好路过老家,虽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我还是想来个“突然袭击”,回家看一眼母亲。
一起出来的同事把我送到村口,然后自己留在车里说:“回来一次不容易,跟老妈多待一会,我睡在车里等你。”我感激地向他点了点头,然后朝村里走去。
借着月光,我摸索着到了自家的屋前。可刚到门口,便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我赶紧敲门,但却无人应答。
“不会是家里失火了吧?”我连忙扒开门缝,眯上一只眼,朝里面看——屋内,灯光昏暗,而且有一股很浓的烟雾。再仔细一看,浓烟之中竟然坐着一个在打盹的人,正是母亲。在她的腿下面,放着一大堆“半燃半灭”的枯枝叶。
我一边使劲地摇晃着门,一边大声叫着“妈,妈……”母亲这才猛地惊醒了过来,连忙给我开门。
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腿上的关节痛又犯了?”我忙问道,“去年寄给您的进口止痛膏药,您不是说贴过很管用,腿早就不疼了吗?”
“是管用,但天一冷不贴就又痛了。”母亲吞吞吐吐地说,“我舍不得贴,多贵呀,十多元钱一张。用艾叶熏一下,也能止痛的。”
我听后生气地问:“有什么舍不得的?贴完,我再帮您买。再说,您要是真想用艾叶灸,那也得去中药店里买制作好的艾条卷呀,哪能自己烧这么一大堆艾叶。”
“药店里的艾条得花钱买。”母亲反驳道,“钱得省着用。”
“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这浓烟对身体有伤害不说,倘若失火了,可怎么办?”
“不会的……”母亲虽然嘴上不服输,但能看出来她已经认识到自己做法的不妥。
艾叶枝是母亲在端午时从山上砍回来,然后晒干,以便在冬季关节痛时,点燃焚熏的……
清理完艾叶枝后,我来到村口,告诉同事让他先回去,并帮我请个假,“今晚我要住在老家,明天带母亲去医院……”
如果这次不是来了个“突然袭击”回家,我是怎么也不会知道母亲居然用这种方式来给自己治关节痛,她一直都在电话里骗我说,腿已经不痛了,让我安心工作……
一生勤俭节约,只为能把儿女们培养成人、成才,可等孩子们成才,远走高飞后,她还只愿待在乡下,并依然独自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不愿让儿女们为她多花一分钱,为此甚至不怕坐在半燃半灭的枯枝叶中,任呛人的烟雾一点点侵蚀自己日益苍老的身体。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2.文章朴素的语言里情感丰富。请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所蕴含的情感。
(1)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2)“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
3.假如把原题改为“说谎的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4.有读者认为,在文章结尾处加上一个精炼的语段,才能把文章表达得更全面。如果你来加,你会写点什么?(不超过3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