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吧!请...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吧!请以《有    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有你真好 时间温柔的蜿蜒成了一个圆,在心无杂念的起点和终点我想念着曾经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眼前的你。其实,我们真的要过了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 友谊是一份相互吸引的情感,因此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部分人都会世俗的认为: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间是不可能存在纯洁的友谊,刚开始我对这句话疑信参半。当我与你相遇、相知我明白这份感情纯洁的毋庸置疑。就像是冬天的橄榄树不会做作、简单大方。 那年,我们都在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上摔的遍体鳞伤,可不服输的我们毅然决然的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倔强的选择了重新来过。庆幸我们彼此的骨子里都带有不服输的劲头,才有机会在高四相遇,这也许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吧。快节奏的高四生活不容许我们有任何怠慢。依然清晰的记得,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几乎每天都在开夜车,宿舍特别的冷,因此感冒就悄悄地赖上了抵抗力极差的我。你发现后,于是每天早上都会比我早那么几分钟到教室,帮我接上一杯满满的热水,随之附加一句:“感冒了就多喝点热水,晚上别学到那么晚了,你看看你,都快成一级保护动物了。”你可知道,当我喝着杯中的热水,心里是多么的暖,在我眼里那已经不再是一杯普通的热水了,它加了一种叫做关怀的养料。 还记得,我们有那么几次因为一些事情闹的不愉快,我对你使性子,好几天都不理你,至于是什么原因,我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但我清晰地记得,即使那样对你,你却还是一如既往的对我好,还是会提前那么几分钟去饭堂帮我打好饭,不用我去排那拥挤而又混乱的队伍。而我总是心安理得享受着这一切。每次闹的不愉快时,你根本不去计较是谁的错,总是会写一个纸条让舍友转交给我,而我每次看过道歉条,所有的不愉快都抛之脑后,看看笔袋里收藏的那么多你写的道歉条,突然觉得自己特别的无理取闹。或许你已经习惯了蛮不讲理的我,所以每次都会无条件的迁就我。或许也只有在你面前,我才会不加顾忌的放纵我的坏脾气。因为在我心里,你很亲近。 曾记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那次考试却一落千丈,各科老师轮番找我谈话,一时间难以接受,或许是虚荣心在作怪吧。晚自习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发呆,不觉间,眼泪竟大颗大颗的落在了笔记本上,低着头轻声抽泣着。坐在一旁的你一时间也不知所措,片刻后当我恢复平静,你只是轻声一句:“同桌,不管发生什么事,请记得,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你可曾知道,当我听到这句话时,觉得一切发生过的事情都不是那么糟糕了,我明白,至少有你陪在我身边,让我享受着被别人关心的滋味。那一刻,我很知足。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相知的那一刻,时间不属于未来可迎,也不属于过往可恋,它只属于我们在一起的那每一个时段。在斟满月光的夜空,带上耳麦,抛开所有,放空思想,用心倾听那首“同桌的你”,怀念着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琴声已散,弦犹微振,我的思念追随着微振的琴弦在这静默的夜里回荡。好像大声告诉你:“有你真好!”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这个作文,一般来说可以写给我们要感谢和喜欢的人、事、物。人:亲人,朋友,老师,任何只要是你喜欢的人,都可以成为你写作的对象,甚至集体。物:小到手中的圆珠笔,大到家中的电视电脑,上到空中的卫星,都是可以写作的对象,甚至文字本身。事:日出日落,月圆月缺,一年四季的运作,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的无限的美和乐趣,也是不错的写作点。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题目参考:有书真好;有朋友真好;“有梦真好”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的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怀里。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这时,我总是似懂非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

不久,我便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管自己念书。”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太寒伧,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却说:“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但父亲执意要为我买。接着,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鞋柜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拿着,”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并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子念书!”

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情不自禁地哭了。

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的深切期望!

——父亲,走好!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

1.文中写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这里的“风风雨雨”能不能改成“风雨”,为什么?

2.文中写父亲“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其中“折了几折”这个细节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写“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好像很轻松”说明了什么?

4.文中写“(父亲)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这里的“吃力”说明的是下项中的哪一项?  (       )

A. 我太累了。

B. 我不愿父亲离开我。

C. 我内心的难受和激动。

D. 我急着上学。

 

查看答案

我有一位好朋友,很苦恼,因为他与父亲的关系很僵,父子俩常面对面地坐着,一两个小时没一句话可说。朋友认为父亲不理解他,换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父子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代沟。

最近,朋友受公司派遣,要到南非的开普敦去工作。

他回到家里,吃完饭,父子俩又面对面地坐在沙发上,谁也不说话。过了一会儿,儿子开口了:“爸,我想跟您谈一件事!”

“什么事?”父亲平静地问。

“我要到开普敦去工作了。”

“哦,我知道了。”

停了一会儿,父亲问道:“什么时候走?”

“后天。”

“哦,我知道了。”

“那……什么时候回来?”父亲往前挪了挪,急切地问。

“我不知道。”

“哦,我知道了。”父亲说这句话时,儿子看见父亲眼里噙着泪花。房间里又沉寂下来了。

过了一会儿,父亲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摇晃着走向书房。儿子看着父亲摇晃的背影,眼睛也有些湿润,想喊住父亲,但终究没有说出口。

过了一会,父亲从书房走了出来,手中拿着一本《世界地图册》和一支钢笔。走到儿子面前,有些激动地问:“开普敦在哪里?”

儿子拿过地图册,指着说:“看,就在这里!”

“在这里……”父亲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用笔在开普敦所在的位里点了一个红点,又在镇江所在的位里点了一个红点,然后画了一条红线,将镇江和开普敦连接起来。

父亲眼噙着泪水,哽咽着对儿子说:“在我想你的时候,我就看看这张地图上的两个红点一条红线!”

1.文中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全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如何理解?

事件:

理【解析】

3.试给选文拟个题目:

 

查看答案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中的“聪明过分”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中的“漂亮”一词?

3.文中对于父亲的感情有明显的变化过程,请你作简要分析。

4.请用规定的符号给下面这句话划分句子成分,并写出该句的主干。

他 给 我 拣 定 了 靠 车 门 的 一 张 椅 子。

 

查看答案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学为秸槔。又三年艺成而大雨,秸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改戎服,鲜有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以种稻,三年皆伤于涝。人谓之宜泄水以种黍,弗听,而仍其旧,其年乃大旱,连三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

1.解释句中的词。

①衡于虑   衡(              )

②而后喻    喻(          )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

④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   

⑤鲜有用盖者     鲜(         )

⑥计其获    获(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②欲学为兵,则老矣。

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

 

查看答案

请结合下面的事例 ,谈谈你对孟子的“大丈夫”的理解。

材料一: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材料二: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选择辞官归隐。

材料三: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我对孟子所阐述的“大丈夫”之道的理解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