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总成一梦
(台湾)蒋勋
(1)1990年,绕道香港转机,我第一次飞到了西湖。那天是除夕下午,天空密布着低低的云层,同行的H说:大概要下雪。
(2)我忽然想起张岱在《陶庵梦忆》里有《湖心亭看雪》一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我会看到三百年前张岱看到过的那一天的“白”吗?
(4)下了飞机,直接到西湖。投宿的酒店在孤山旁,地势较高。房间在西楼的七楼,是顶楼了。进了房间,打开窗户,一片轻雾细雪,迷离涌动流荡。
(5)湖水很远,时隐时现。远远一痕起伏蜿蜒的山峰,若有若无,错错落落,随云岚流转变灭。
(6)视觉一片空白,重重叠叠的白,重重叠叠的空,像宋瓷釉料开片的冰裂,不同层次的白,可以如此丰富。
(7)“这是台北故宫夏珪的那一卷《溪山清远图》啊!”我心里慨叹着。是纸上大片空白里一缕淡如烟丝的墨痕,淡到不可见,淡到不是视觉,淡到像是不确定是否存在过的回忆。
(8)没想到,南宋人画卷里的心事,在这里看到了“真迹”。
(9)为什么是那一年除夕傍晚到了西湖?
(10)为什么是在读了许多西湖的文学、看了许多西湖的画之后,才来到了西湖?
(11)张岱写《西湖梦寻》的时候,明朝结束了,张岱披发入山,他已经失去了西湖。
(12)《陶庵梦忆》里他举一例:有一仆役为主人担酒,一失足,摔碎了酒瓮,不知道怎么办,就咬自己手臂一口,心里想:这是梦吧?
(13)“……繁华靡丽,过眼皆空,总成一梦。”张岱的句子我是在青年时读的,过了20年,到了西湖,好像也要咬自己手臂一口,用肉体上的痛,告诉自己,这是真的。
(14)约好五点出发游湖,走出饭店,到了湖边,一艘船也没有。想起这是除夕,船家也多回家过年了吧?
(15)湖上一片空蒙,天空微微细雪,风里有腊梅清新沁鼻的香气。
(16)张开眼睛,看到雾、雪、水、天,弥漫的一片空白。闭起眼睛,空气里袭来梅花时断时续的香、皮肤上乍暖还寒的温度,听觉里不知何人荡桨,微微水波声,渐行渐近。
(17)一个妇人的声音,在蒙蒙寒风细雪间询问: “叫船吗?”
(18)那舟上妇人的声音如此熟悉,似乎不是第一次听到。
(19)那是曾几何时渡过我的一条船吗?我咬一咬手臂。
(20)“不回去过年吗?”上船坐定,妇人撑篙,一篙到底,船身慢慢离岸驶去。
(21)“带完你们,就回家吃年夜饭。”妇人声音柔软,在风中如轻轻盈盈细雪纷飞消散。
(22)湖上没有船,空空荡荡的西湖,空空荡荡分不清界线的云、雾、水、雪,像面对一张还没有着墨的纸,一张空白的纸,素净空白,像最初的洪荒。天地还没有分开,一片混沌,然而宇宙要从那空白里诞生了。
(23)我好像听到一声凄怆撕裂的婴啼,从洪荒之初的寂静中爆炸,像是大喜悦,又像是大悲伤。像是繁华,又像是幻灭。
(24)空白里的大爆炸,将出现什么样的风景?
(25)细雪散了,云散了,雾散了,会有山峦起伏,会有流水潺湲,会有桃红柳绿,会有鸟啼花放。
(26)如果初春三月来,晴日暖阳,会在西湖看到什么?
1.仔细阅读文章,你会发现全文有两条线索,请梳理并概括出来。
2.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视觉一片空白,重重叠叠的白,重重叠叠的空,像宋瓷釉料开片的冰裂,不同层次的白,可以如此丰富。
3.文章第13段写“到了西湖,好像也要咬自己手臂一口”,作者为什么要写“要咬自己手臂一口”,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4.在中华民族的诗篇中,乡愁内涵丰富,常写常新,感人至深。结合本文内容与链接材料谈谈,你认为触发作者乡愁的是什么?
蒋勋为西安人,早年随父母客居孤岛,是深受中国古典主义诗学影响而成长起来的台湾当代诗人。大学四年蒋勋曾停止写诗,直至到法国研究西洋美术史时,才又因为无法排遣的乡愁而动笔写诗。也因独自旅游的关系,怀乡的情绪彷佛经过酝酿而开始发酵起来,在内心翻涌澎湃……整整写完一本,好像把重重的乡愁呕吐尽了,原本抑郁的心,才舒畅起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文化自信是当代青年的“自拍神器”
袁 媛
①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后,人的发展就倾向于寻求认同感等更高层级需要。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年们热衷于通过自拍等方式获得外界认同。然而各种美颜照、秀奢侈品、晒旅游等自拍主题,往往不能获得真心“点赞”,自秀有时反而成为自黑。究其原因,不论是盲目追求奢侈品还是过度追捧境外游,都是借外物为自己贴标签的行为,并不能展现青年人自身的价值。
②自媒体时代,自信是青年人最佳的自我表达方式。亲历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奇迹”,面对纷繁多元的价值观,当代中国青年打开自信之门的钥匙,就在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华文化——文化自信才是青年的“自拍神器”,是唤起大多数人认同的“决胜道具”。
③今天,当社会厌倦了朋友圈里的物质化符号,中华文化再一次展示了无与伦比的魅力。《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吟咏的是诗词,流淌的是文化;苏州评弹新编《雷雨》进校园场场爆满,让组织活动的老师惊异于高校学子近乎狂热的返场呼喊;“国学热”持续升温,经典诵读、弘扬传统服装、传承民族礼仪等活动蓬勃兴起……想象一下,在自媒体中展示出文化自信,将是多么“吸睛”——无论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还是践行“仁义礼智信”传统道德的行为,都会让人们产生由衷的敬意。
④中华文化的优秀来自于正确的义利观,“天人合一”“仁者爱人”等哲学思辨历经数千年仍符合当今世界潮流;中华文化的魅力来自于对真善美的追求,不论传播到地球的哪个角落,带去的是美食与和平,而不是战乱与掠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来自于岁月的洗礼,历经数百代人的发展已成为我们的民族符号,成为每个中华儿女的本能和潜意识。在经济低迷、冲突频发的当今世界,中国领导人用源于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优秀基因,提出了有别于西方利益至上的中国方案,给当今世界带来不可估量的正向引导力量:“一带一路”规划,让更多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一呼而百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气魄和决心;西方殖民百年而不得的非洲大陆,热切欢迎真心实意带动发展的中国投资……当代中国青年,只要打开眼界去看看真实的世界,就能从本质上去理解中国方案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并前瞻性地去思考中国文化未来的话语权——还有什么理由被物质标签蒙蔽双眼,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敞开胸怀拥抱中国文化?
⑤“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技术革新让地球越来越小,行走在世界的中央,用文化自信充实心灵,今天的中国青年自然会领悟到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青年大有可为,内心强大带来的自信会让人生大放异彩。“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答案就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中:“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摘自《新华日报》(2017-05-04)
1.文章以“文化自信是当代青年的‘自拍神器’”为题,有什么妙处?
2.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研读第④段,简要概括中华文化让人们产生由衷敬意的原因。
4.文章最后引用毛泽东诗句以及习近平对青年的寄语各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古用蔑缆,今民则以大麻絙①,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胸前。分两朋②,两向齐挽。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 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中宗时,曾以清明日御③梨园球场,命侍臣为拔河之戏。时七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宰相、五将军为西朋。东朋人多,西朋奏“胜不平”,请重定,不为改,西朋竟输。韦巨源、康休璟年老,随絙而踣,久不能兴。上大笑,令左右扶起。明皇数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庶士④,观者莫不震骇。
(选自宋朝王谠《唐语林》)
(注)絙(gēng):粗绳。②朋:群。③御:驾临。④蕃客庶士:蕃客指外国、少数民族的客人;庶士指平民和官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临溪而渔 (________)
(2)觥筹交错 (________)
(3)就者为输 (________)
(4)明皇数御楼设此戏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随絙而踣,久不能兴。
3.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任选一篇写出下句,与上句组成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丽雄奇 下句: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乙文中拔河游戏的规则有哪些。
5.乙文中明皇见证了众人参与的“拔河”游戏,甲文中太守见证了“众宾”参与的 _____游戏,从中隐约可以看出封建统治者_____ 的思想。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秋夜寄邱员外①
[唐]韦应物
怀君属②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③应未眠。
(注释)①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②属(zhǔ):正值。③幽人:悠闲的人,指邱员外。
1.诗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山空松子落”这一句在写法上,与王维《山居秋暝》(读本)中“ 明月松间照,________”两句相同,都运用了_______的表现手法。试结合选诗,作简要分析。
综合性学习
本学期各班都开展了“广告多棱镜”专题研究活动,请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学海拾趣)下面材料中小贩的广告宣传有何特色?说出其中一点并分析其妙处。
“小弟弟,好玩呢,洋铜鼓,洋喇叭,买一个去。”故意作一种引诱的声调。接着是——冬,冬,冬,——叭,叭,叭。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践探究)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大量的交通宣传语涌现,比如“没有红灯停,哪有绿灯行”、“退一步海阔天空,抢半秒飞来横祸”等等,请你再为交通安全拟写一条充满关爱的宣传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语交际)元旦假期,陈瑶和爷爷一起逛街,在“妯娌老鸭粉丝馆”门口看到一则广告语:“第一次不来是您的错,第二次不来是我的过。”看了后爷爷不解其义,假如你是陈瑶,如何向爷爷介绍这则广告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甲)(1)下图是电影《格列佛游记》中的剧照,其所展示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
(2)格列佛从慧骃国回国后不让妻子子女靠近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阅读《在烈日和暴雨下》片断,完成下题。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蹬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1)《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长篇小说____,作者____ ,原名___ ,字____。
(2)“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一句中的“硬”字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表现了“坐车的”什么性格特点?试想像“坐车的”心理活动,用一两句话描写出来。
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段内容看,祥子的痛苦来自哪里?请概括出两点。
祥子的痛苦来自: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著中本章结尾写道:“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结合文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