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献媚取宠 晋中行文子出亡,过于县邑.从者曰:“ 此啬夫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献媚取宠

晋中行文子出亡,过于县邑.从者曰:“ 此啬夫①,公之故人,公奚不休舍? ②且待③后车。”文子曰:“吾尝好音, 此人遗我鸣琴;吾好珮,此人遗我玉环,是振④我过者也。以求容⑤于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乃去之。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之其君矣。

注释:①啬夫:乡官。②奚不休舍: 为何不在啬夫家里休息。③待: 等候。④振: 激发,助长。⑤容: 容悦。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公之_________

(2)吾尝_______

2.短文中,“公灵不休舍” 的原因是什么? (用文中语句回答)

3.晋中行文子的担忧有道理吗?请说明理由。(用文中语句回答)

 

1. (1)老朋友 (2)喜欢 2. 以求容于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 3. (吝夫)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之其君矣。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故:老朋友。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提取。解答此题先要疏通文意,根据题目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晋文子不找故交投宿,是因为怕他抓去送给他的新国君,故是“以求容于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提取。解答此题先要疏通文意,根据题目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晋文子认清了老朋友的本质,没有赢一时献媚而放松警惕,“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之其君矣。”那个乡官果然截获了晋文子后面的两辆车献给了新国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串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娜婆有遗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妆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曳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夺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本文选自《列子》,《列子》 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书中有许多寓言故事,你熟悉的这部书的寓言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山北之塞_____

(2)遂率子孙担者三夫_____

(3)曾不能毁山之一_____

(4)一朔东_____

3.从全文看,你认为服公移山存在几个方面的困难?请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

4.文中安排了京城氏子这样一个人物有何用意?

5.文章结尾说天地被愚公的“城”感动了,这个“城”具体指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文学是一个绚烂迷人的世界。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国画,你尽可流转明眸,欣赏蓝天白云、激流飞瀑;文学是一座诧紫嫣红的花园,你尽可敞开心(   )fēi,呼吸玫瑰馥郁、秋菊清香;走进这个世界,                                        。我们能砥励闪光的智慧,丰富纯洁的情感,熏陶高贵的灵魂。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心fēi _______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3)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横向上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3)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十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龟虽寿》)

(4)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鱗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5)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杜牧<赤壁》)

(6)明楼离不开名诗文。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勾勒了流动变幻、色彩明丽的图画;崔颢《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明朗秀丽、草木争荣的风光。

(7)陶渊明在《饮酒》 (其五)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9)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孟子》二章)

 

查看答案

汉字是维系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2014年3—4月,成都市举办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结论。

材料一:成都市有300多所学校,30多万中小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此活动,经校、区(县)精心组织和层层选拔,六所学校进入了全市总决赛。比赛促进了各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

材料二:本此活动受到成都多家媒体、各大高校及相关部门的关注,教师和家长也非常支持这个活动。总决赛裁判长、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认为,赛前的准备复习,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了解,再一次解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经典与历史传承,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喜爱中国语言文字,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材料三:某获奖选手说,自开赛以来,学校积极组织了许多相关活动,同学们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学到了不少成语典故,这对本次参赛很有帮助。另一获奖选手表示,这次比赛使她更亲近我们的传统文化,最近在看《文化苦旅》,里面讲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这对我积累汉字也帮助不小。

我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三位语文老师就汉字听写大会与学生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的一番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出张老师说话的内容。 

李老师:我看,我们不能夸大汉字听写大会的功能。一个活动,怎么能提升靠长期培养才能形成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呢?况且,认字识词只是语文能力的一个方面,想靠它来提高语文能力,恐怕也不行。 

张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老师:你们都有道理,不必争了。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认识。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充分发挥汉字听写大会的作用。

(3)根据语境,从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词,仿照画线句写出恰当的内容。 

汉字是维系华夏文明的载体。字与字的组合,词与词的搭配,穿越千年风尘,凝聚民族文化,构筑我们的现象之桥,丰盈我们的情感之海:看到“羌笛”,耳畔仿佛传来一曲哀怨的笛声,心中涌起一种戍边难归的惆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词语:月     酒     孤雁     烽火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梧桐树

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董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搿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1.丰子恺说 “这些梧桐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 为何又说“是我所有的”?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全文,请分点简要概括梧桐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

3.作为画家的丰子恺,语言平淡而不失活泼,朴实而充满画意,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写景句子。

(1)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

(2)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

4.文章以小见大 ,由物及理,请找出作者由梧桐树所引发的对自然、对艺术的感悟的句子,并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