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节选自课文《愚公移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北之塞______

(2)杂然相______

(3)投渤海之尾______

(4)始一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文中画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他们的区别。

 

1. (1)苦于 (2)赞同 (3)之于 (4)通“返”,返回 2.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3. 愚公之妻的话在于表示疑虑和担心(担心山移不走,且“焉置土石”);智叟的话显然是鄙视和嘲笑,笑愚公不自量力(连山上的草都动不了一根,能把土石什么样呢?)。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他)苦于大山北面堵塞交通。惩:苦于。②句意为:(大家)纷纷表示赞成。许:赞同。③句意为: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诸:之于。④句意为:(他)才往返一次。反:通“返”,返回。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率”,带领;“叩”,挖掘;“箕畚”,用箕畚,名词作状语,词类活用。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将前后语句进行对比分析即可。前句句意为: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后句句意为: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两句都表达出对愚公移山举动能否成功的疑惑。但是前句表达出的是对愚公他们行动的担心,对他们如何处置土石的疑虑。后句则是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展现的是对愚公的嘲笑和鄙视。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译文: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

2.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泉都中学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庆祝“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和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得奥运会冠军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下面材料请各用一句话(10字以内)概括下列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委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重,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自秦汉时期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

2.为了营造宣传氛围共庆这两件大事需拟写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现已拟出上联请你帮忙对出下联

上联:夺冠圆梦女排精神扬四海

下联:

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的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其中一个的名称并用一句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

①岂不罹凝寒,__________

②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

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__________

④轻舟短棹西湖好,____________________,隐隐笙歌处处随。

⑤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杜甫的《春望》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

《昆虫记》既是一部优秀的科普作品,也是公认的______,被誉为“______”,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查看答案

(题文)(2017届湖南岳阳卷)下面句子的主干,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海燕飞翔)

B. 细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菌发挥作用)

C. 队伍靠着闪电的光亮辨识路径.(队伍靠着光亮)

D.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最惹眼的是戏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