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
闲话“宠辱不惊”
(黎阳)
①一直很喜欢《幽窗小记》中的这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②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进,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③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现象来调节;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失落、失意的终极表现。而要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④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⑤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⑥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⑦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是真英雄自洒脱,是真名士自风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请简要概括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3.除了本文提到的范仲淹、陶渊明外,请列举你熟悉的一位名士,结合他的生平、经历和诗文,谈谈他是如何“宠辱不惊”的。
古诗文积累。
(1)长风破浪会有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饱含血泪,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露出英雄失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把李商隐的《无题》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6)雾凇沆砀, 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 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 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逾)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当》)
1.找出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薄暮冥冥(薄: 迫近 ) B. 吾谁与归(归: 一起 )
C. 家富则市得良犬(市:买) D.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乐:以…为快乐)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 )
A. 或异二者之为/或长烟一空
B. 洞庭一湖/一碧万顷
C. 南极潇湘/感极而悲者矣
D. 而或长烟一空/先天下之忧而忧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写法,一悲一喜,一阴一晴,两相对照。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 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 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4.翻译句子。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5.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者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选段,完成题目 ( )
这座林子有名唤做野猪林,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今日这两个公人带林冲奔入这林子里来……
①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
A. 选段选自《水浒传》,作者罗贯中,文中①是鲁智深
B. 选段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文中①是武松
C. 选段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文中①是鲁智深
D. 选段选自《水浒传》,作者罗贯中,文中①是武松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事故发生后,公司领导亲自登门看望事故中受伤的员工,并向该员工的家父和家母表示亲切慰问。
B. 本人才疏学浅,以上发言可能挂一漏万,贻笑大方,在此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C. 作为当地的人大代表,他为人正直,性格坦率,敢于在人代会上发表自己的拙见,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护。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