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作文题目:校园一角 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作文。

作文题目:校园一角

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600字。

 

范文: 校园一角 校园美景有很多,庄严的升旗台,书声琅琅的教室,芬芳扑鼻的芒果树……这些我都喜欢。但我认为最美的还是生机勃勃的花坛。 春天的花坛,春意盎然。清晨,花坛里的花儿上点缀着珍珠似的晨露,渐渐露出灿烂的笑脸。阳光洒下来,花儿完全绽开,释放自己的光彩,散发淡淡的清香。这时,蝴蝶醒了,在花丛口翩翩起舞。过了春天,花儿便沉睡了,等待着夏天的到来。 夏天的花坛,生机勃勃。在烈日炎炎下,花儿们饥渴地低下了头,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但太阳花和三色堇却不惧烈日的煎熬,仍然开放着,勇敢地对太阳笑,好像在说:“别想打败我们!”夏夜与白昼截然不同,微风拂过草地,还带有白玉兰的香气,一簇白色,装点着暗绿色的草地,那白色,纯洁无瑕,如同早晨的霞光一般耀眼,那是什么呀?哦,原来娇美的昙花展开自己的白纱裙,随风舞动,淡白高雅。过了夏天,坚强的太阳花,也化作春泥,留下种子,睡着了。 秋天的花坛,换了一件黄色长裙,只有松树仍是绿油油的。花儿和别的树木一样枯萎调零。菊花开心起来了,展现自己生命力,有黄的、粉的、白的……颜色各异,五彩斑斓。它们形态不一,有的像一个大茸球,有的像一朵海葵,还有的像一只小绵羊。 转眼,冬姑娘带着寒冷来到人间。冬天的花坛,百花养精蓄锐等着春天再来,花坛一片寂静,突然,一片红色打破这沉默,走近一看,是一株傲梅如火焰一般红澄澄的蔟立在那里,那不惧严寒、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校园的小花坛有我们许多美好的记忆,是一片快乐的净土。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看清题目,看懂题目的要求。既然是“校园一角”,那么绝不是要我们写校园的全部,只是要我们写校园的一个局部,一个角落。“校园一角”是属于写景的文章。要写好它,首先要观察景物。因为是命题作文,所以我们必须要审题。“校园”是范围,“一角”是对象。你选哪“一角”要先考虑定当,然后确定观察的角度——即位于什么地方看这“一角”。写作步骤:首先,大方面的简单介绍一下学校的大框,比如,方位、教学楼、图书馆等等;再由林荫道入内,进入主题,抓住校园的一角进行细致描写。要突出“一角”的独特精致,给人以深刻的影响,独特的感受。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2018年初,一档演绎经典诗词的节目——《经典咏流传》走进公众视野,这是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联合制作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原创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让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

问题一:节目名为“经典咏流传”,请你围绕“咏”字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问题二:下面为节目主题曲的歌词,请从歌词中任选两处,写出相关连续的两句诗。

“走在古城朱雀的小街/听见太白唱醉的明月/这是杜甫赞过的春雨/王维的空山就在心里/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同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

诗句1:         

诗句2:         

问题三:请你向节目组推荐一首我国古典诗歌,并从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语言特色方面说明推荐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蝉)有非常清晰的视觉……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要是一只雀儿,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得飞走了。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有一回,我借来两枝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就是最重要的喜庆事也只要用这么多。我将它放在门外的筱悬木树下。我们很小心的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在头顶树枝上的蝉,看不见下面在于什么。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由此我能否推断说听不见声音呢?我不敢贸然这么说,但如果有更大胆的人肯定这个推断,我也提不出任何理由来反驳,至少我不得不承认蝉的听觉迟钝,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它:叫喊得像个聋子。

1.选文出自《______》,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_(人名)用30年时间写就的科普巨著。

2.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蝉的听觉进行实验?

3.在第二段中作者得出什么结论?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新文化讯(ZAKER吉林记者苏杭)  日前,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院在香港发布“2018中国区域最安全城市排行榜(东北)”,长春市、四平市、延边州以其优良的城市安全口碑成功上榜,成为中国东北十佳最安全城市,其中长春排名第一。

据了解,中国最安全城市的评选始于2008年,对象为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该评选运用的是由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在内的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59项三级指标构成的“GN中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评选过程中,还要对城市的安全指数进行口碑调查综合计算,最终得出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对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4项一级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凡当年发生过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城市一律取消候选资格。

1.请给这则消息拟一个新闻标题。

2.根据消息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则消息的电头为“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院在香港发布‘2018中国区域最安全城市排行榜(东北)'”。

B. 中国最安全城市的评选已经有20年的历史。

C. 该评选运用“GN中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城市的安全指数进行口碑调查与综合计算后,得出研究成果。

D. 当年发生过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城市酌情考虑候选资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农具的眼睛

迟子建

看一个农民的活计做得是否地道,打量他家的农具便知晓了。

农具一般被放置在仓棚中或者被挂在山墙上。它们似乎与树木有着亲缘关系,农具的把儿几乎都是木柄制成的。你能从光滑的农具把儿上,看到树的花纹和木节。那些大大小小的木节,一个个圆圆的,有黑色的,也有褐色的,好像农具长了眼睛似的。

农具当中,我最憎恨的就是犁杖了。有了它,我们就得干牛做的活。由于家中没养牲口,用犁杖耕田的,爸爸就把我们姐弟三人当成牛,套在犁杖上,让我们拉犁。我一拉犁就有屈辱的感觉,常常是直着腰,只把绳子轻飘飘地搭在肩头。这时父亲就会在后面叫着我的乳名打趣我,说我真不简单,能把绳子拉弯了。我父亲是山村小学的校长,曾在哈尔滨读中学,会拉小提琴。他那双手在那个年代既得写粉笔字,又得摸农具,因为我们上小学时,学工学农的热潮风起云涌,我们每周都要到生产队的田地里劳作一两次。而且家家户户又都拥有园田,种植着各色菜蔬,自给自足,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没有没摸过农具的。

农具当中,我不厌烦的是锄头和镰刀。

锄头的形状很像道士帽,所以你若把它倒立着,俨然是一个清瘦的道士站在那里。锄头既可用于铲除庄稼中的杂草,又可给板结的田地松土。我扛着锄头去田间劳作,一般是到土豆地里去。土豆地一般要铲三次,人们称之为头趟、二趟、三趟。没打垄前铲头趟,那时苗才出齐不久,土豆秧矮矮的,杂草极好清除。铲二趟,是在土豆打垫之后,粉的白的蓝的土豆花也开了,杂草与土豆秧争夺生长的空间,这时就得抡起锄头“驱邪扶正”。到了铲三趟的时候,稗草疯长,有的和秧苗缠绕在一起,颇有“绑票”的意味,想把秧苗一并拖垮。这时候为土豆清除“异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铲三趟的时候最累。有时候你得撇下锄头,亲手一下一下把纠缠在土豆秧身上的杂草摘除。我喜欢铲二趟,因为我爱那些细碎的土豆花,它们会招来黄的或白的蝴蝶,感觉是在花园中劳作。干活乏了小憩的时候,躺在被阳光照耀得发烫的泥土中,感受着如丝绸一样柔曼滑过的清风,惬意极了。清风拍打着土豆花,土豆花又借着风势拍打着我的脸颊,那些娇柔玲珧的花朵如蜜蜂一样蜇着我,让我脸频发痒。那是一种多么醉人的痒啊!渴了,我会到田边草丛中采上几枝酸浆来吃。它长得跟竹子一样,光滑的身子,细长的叶片,它的茎能食用,酸甜可口,十分解渴。我铲地时就不背水壶,因为酸浆早已存了满腹的清凉之汁等着我享用。

我喜欢镰刀,是因为割猪草的活儿在我眼中是非常浪漫的。草甸子上盛开着野花,割草的时候,也等于采花了。那些花有可供观赏的,如火红的百合和紫色的马莲花;还有供食用的,如金灿灿的黄花菜。用新鲜的黄花菜炸上一碗酱,再下上一锅面条,那就是最美妙的晚饭了。我打猪草归来,肩上背的是草,腰间别的是镰刀,左手可能拿的是一束马莲,右手握的就是黄花菜了。所以我觉得猪的命运也不算坏,它一天到晚除了吃就是睡,窝里絮的草还来自于芳菲的大草甸子比耕田的牛马要有福气,可惜它的命太短太短了。

我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他伺候庄稼的本事与他的教学本领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我们家的地不是因为施肥过少而使庄稼呈现一派萎靡之气就是垄打得歪歪斜斜宽的宽窄的窄。进了我家园田的庄稼,很像是被送入孤儿院的弃婴命运总是不大好。我们家的农具,也比别人家的要邋遢许多;锄头上锈迹斑斑,镐头和犁杖上携带的尘土,足够蓄一只花盆的;镰刀钝得割草时草会发出被剧烈撕扯的痛苦的叫声,如鸟鸦一样“呀呀呀”地叫,而不是锋利的镰刀割草时所发出的唰唰唰的如流水一样的声音。那些地道的农家,农具总是被磨得雪亮,拾掇得利利索索的,不似我们家的农具,一律被堆置在墙角,任凭风雨侵蚀,如一群衣衫襤褛的乞丐。即便如此,我还是热爱我们家的农具,热爱它们的愚钝和那满身岁月的尘垢。

我们家使用过的那些农具早已失传了。但我忘不了农具木把儿上的那些圆圆的节子,那一双双眼睛曾见证了一个小女孩如何在锄草的间隙捉土豆花上的蝴蝶,又如何在打猪草的时候将黄花菜将到一起,在夕阳下憧憬着一顿风味独具的晚饭。我可能会忘记尘世中我所见过的许多人的眼睛,那些或空洞或贪婪或含着嫉妒之光的眼睛,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它们会永远明亮地闪烁在我的回忆中,为我历经岁月沧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______

(2)自自足______

(3)______

(4)______

2.文章开头“说看一个农民的活计做得是否地道,打量他家的农具便知晓了”,从文中你看出“我”家的活计做得是否地道?为什么?

3.作者在文中都回忆了哪些童年片段?请你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至少写出两种修辞方法)。

锄头上锈迹斑斑,镐头和犁杖上携带的尘土,足够蓄一只花盆的;镰刀钝得割草时草会发出被剧烈撕扯的痛苦的叫声,如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而不是锋利的镰刀割草时所发出的唰唰唰的如流水一样的声音。

5.读罢全文,请分析文题“农具的眼睛”包含哪两层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蒜老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挪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日:“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节选自《子不语·卷十四·卖蒜叟》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榆:出言嘲笑、讽刺。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石垦壤      头曰:“晚生知罪矣。”

B. 杂然相      陷人尺

C. 之力      能打墙,不能打人。

D. 惧其不也    平人老人腹中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3.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