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冬日里的暖阳 题目二:谢谢你!_________ 要求:(1...

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冬日里的暖阳

题目二:谢谢你!_________

要求:(1)上述文题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 500字的记叙文。(2)结合你的生活,表达你的人生体会感悟,抒发你的情感。(3)认真书写,力求字迹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冬日里的暖阳 飞雪成花,如带刺的玫瑰,划伤我的脸颊,微风拂过,抚摸脸颊。乌云散去,日光重现,亲吻伤疤,成为冬日里最美的暖阳。 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没有春雨的缠绵,没有夏雨的狂暴,没有秋雨的爽快,只是在这冷清的天气,让人不寒而栗。真倒霉,冬天本身就是个坏天气,还加点儿雨,真是让人感冒的节奏啊! “阿嚏——”我赶紧用卫生纸堵住鼻孔,鼻子已经别我揉的通红,刚擦完,这会儿鼻涕又流出来了,桌子上已堆满了白色的小山包,鼻子里还堵塞着,呼吸困难。“叮——”上课了,是语文课,讲得是试卷当老师讲到书法四大家时,我的鼻子开始发痒,我止住呼吸,拼命想忍住,而是偏偏不为人意,又是一个响亮的喷嚏,我低下了头,用余光向外瞟了一眼,发现大伙都用异样的眼光瞧着我,急忙把目光收了回来。 走在回“家”的路上,两边的树木异常的萧瑟,想冰棍似的,屹立在道路的两旁,偶尔,几片枯叶飘落,又吹向远方。回到寝室,我直奔我温暖的小窝,虽然盖了很多层被子,却还是冷的出奇,我拉紧了被子,只剩下鼻子露在外面。忽然沙沙作响,我抬起头,她正望着我,她那瞳孔中有森林似的生机勃勃。她把药放在我的床头,亲切的说:“把药记得喝了,喝了就会好起来!”我支支吾吾的回应了几声,她在一旁嘱咐了几句,就回到了自己的床位上。那带红色的感冒药,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我的心窝,是冬日里的暖阳,驱走我身边的恶魔,让我幸福快乐! 她是我的知己、朋友,是冬日里的暖阳,无论在多么坏的天气,终会露出它最美的一面! 【解析】 (一)作文题目“冬日里的暖阳”。标题可有以下理【解析】 1、“冬日里的暖阳”名词做中心词,要写内涵。2、“冬日里的暖阳”可以看作比喻,因此可写双重含义。3、“暖阳”本义:明亮、温暖、舒适(天气);喻义:关爱、帮助、体贴(事件、心情)。“冬日”:本义:寒冷、阴沉(季节)。 喻义:压力、苦闷、孤独、伤感……(处境、情绪)。 如可有如下构思:在寒冷的冬季,我心情……一件事(一个人)给了我……让我情绪由……到……起来。从而我悟出了一个……的道理,体会了……一种心情。所写事件要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结构要求:“阳光”:主体事件,占三分之二。“冬日”:背景,100-200字足够。要运用对比或反衬写法。 (二)作文标题“谢谢你!_________”。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命题用意在于引导学生关注他人,体验感恩之心。本题审题无难度,给考生提供了极大的写作空间,取材范围极广,横线上所填内容,可以是身边之人、之物,但凡有值得你感谢之处均可入笔,考生有事可叙,有理可说,有情可抒。然而本题却不容易写好。在大家都有话可说的情况下,怎样写出新意,写出独特之处,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选材上力求跳出写父母亲人的窠臼,即使写他们,也应体现你的父母与他人的不同之处;题目第二人称“你”的形式出现,本身具有较强的抒情性,文章也必须做到情感充沛、真挚,让人读来怦然心动,甚至会潸然泪下。所以必须使用第二人称。较易操作的体裁是记叙性散文,可采用片段式结构,从不同角度表达对“你”的感谢之情,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角度的独特,内容的充实,描写的形象,情感的真挚,语言的生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班级要在下周三下午的2点30分举行一次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诚邀校长参加,请你负责拟一份邀请函,注意语意表达完整,用词得体。

 

查看答案

古人称谓有谦称与尊称之别,下列语句在运用谦辞与敬辞时有不得体之处,请找出其句,将不得体的句子加以修改并说明原因。

语句:a李某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b朋友的父亲八十大寿,李某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c朋友问候李某儿子的健康情况说:“犬子身体无恙否?”d朋友询问李某妹妹的婚姻状况,李某说:“舍妹尚待字围中。”

①病句:_____________

②修改后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1.猴王本在欢饮,却转为怒火中烧打出南天门,体现了其怎样的性格?

2.玉帝封猴王为弼马温,猴王自封为齐天大圣,从称谓上看,猴王追求的是什么?

3.在小说中,猴王最后功成名就,成为斗战胜佛。请根据整本书说说猴王成佛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猫婆

冯骥才

我那小阁楼的后墙外,居高临下是条又长又深的胡同,我称它为猫胡同。每日夜半,这里是猫儿们无法无天的世界。它们戏耍、求偶、追逐、打架,吵得人无法入睡。为了逃避这群讨厌的家伙,我真想换房子。奇怪,哪来这么多猫,为什么偏偏都跑到这儿来聚会闹事?

一天,我到一位朋友家去。他视猫如命。

我说:“我挺讨厌猫的。”他将一个白色的东西放在我手上:一只毛绒球大小雪白的小猫缩成团儿,小耳朵紧紧贴在脑袋上,一双纯蓝色亮亮的圆眼睛柔和又胆怯地望着我。我情不自禁地对朋友说:“太可爱了,把它送给我吧!”蓝眼睛一入我家,便成了全家人的情感中心。每当它闯祸,只要一瞅它那纯净光澈的蓝眼睛,火气顿时全消,反而把它拥在怀里……我也是视猫如命了。

入秋后,天一黑,不断有大野猫从猫胡同爬上我家的房顶来。我关紧通向晾台的门,蓝眼睛便发疯似的抓门。我知道它在发狂地爱,便打开门不再阻拦。一天夜里,它再没回来。家中每个人全空了。我房前房后去找。一个孩子告诉我,猫胡同顶里边一座楼的后门里住着一个老婆子,养了一二十只猫,人称猫婆,蓝眼睛多半是叫她的猫勾去的。

当夜,我钻进猫胡同,在黑暗里寻到猫婆家的门。我冒冒失失地拍门,非要进去看个究竟不可。

门打开,一个高高的老婆子出现--这就是猫婆了。

我说我找猫,她立刻请我进屋去,是间阴冷的地下室。一股噎人的猫味扑鼻而来。屋顶很低,正中吊下一个很脏的灯泡,把屋内照得昏黄。一个柜子,一座生铁炉子,一张大床,地上几只放猫食的破瓷碗,再没别的。

猫婆问我猫的样儿,我描述一遍,她立即叫道:“见过见过,常找我们玩,多疼人的宝贝!丢几天了?”我盯住她脸看,只有焦急,却无半点装假的神气。我说:“五六天了。”她的脸顿时阴沉下来:“您甭找了,回不来了!”我很疑心她骗我,目光搜寻可能藏匿蓝眼睛的地方。猫婆的手忽向横着的铁烟囱上一指:“这都是叫人打残、摔坏的猫!我把它们拾回来养活的。您瞧那只小黄猫,孩子们想要烧死它,我一把抢出来的!您那宝贝丢了这么多天,哪还有好?现在乡下常来一伙人,下笼子逮猫吃,造孽呀!”

她说得脸抖,手也抖,点烟时,烟卷抖落在地。烟囱上那小黄猫跳下来,叼起烟,仰起嘴递给她。猫婆笑脸开花:“瞧,这小东西多懂事!”

面对这受难猫儿们的救护神,告别出来时,不觉带着点惭愧和狼狈的感觉。

从此不知不觉我竟开始关切所有猫儿的命运。猫胡同再吵再闹也不再打扰我的睡眠,猫叫成了我的安眠曲……

转过一年,到了猫儿们求偶时节,猫胡同却忽然安静下来。

我妻子无意间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猫婆死了。同时才知道关于她的一点经历。

她本是先前一个开米铺老板的小婆,被大婆赶出家门,住在那座楼第一层的两间房子里,后又被当做资本家老婆轰到地下室。她孑然一身,拾纸为生,以猫为伴。

曾有人为她找了个卖肉的老汉作伴儿。老汉受不了猫闹、猫叫、猫味儿,就搬出去住。而她坚持与这些猫共享着无人能解的快乐。

前两个月,猫婆急病猝死,老汉搬回来,第一件事便是把这些猫统统轰走。被赶跑的猫儿每每回来,必遭老汉一顿死打。

一种伤感与忧虑从我心里漫无边际地散开,散出去,随后留下的是一片沉重的空茫。

入冬后,我听到一个令人战栗的故事--

我家对面一座破楼修瓦顶。白天换瓦时活没干完,留下个洞,一只猫钻进去御寒;第二天瓦盖上,这只猫无法出来,急得在里边叫。住在这楼顶层的五六户人家谁也不肯将自家的顶棚捅坏,放它出来。这猫叫了三整天,直至声音消失!

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更深夜半,天降大雪,猫胡同里一片死寂。忽然,后墙下传来一声猫叫,在胡同深处,猫婆故居墙头上,孤零零趴着一只猫影,蜷缩一团,凄婉哀叫。不是那只小黄猫吗?忙叫声:“咪咪!”谁知将它惊动,起身慌张跑掉。

猫胡同里便空无一物。只剩下一片夜的漆黑和雪的惨白,还有奇冷的风在这又长又深的空间里呼啸。

(选自《灵魂的巢》,有删改)

1.文中哪些内容为下文写“我”见猫婆的情节做了铺垫?请概括回答。

2.请具体说明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3.请在文章前面找出与“猫胡同再吵再闹也不再打扰我的睡眠,猫叫成了我的安眠曲”相照应的句子,并工整的抄写在下面。

4.文中两处写到小黄猫,有何用意?

5.阅读猫婆的经历,她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6.仔细阅读文章结尾,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甲文选自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字,志异是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行甚远_______  欲行_______     ③就枕将_______④伪睡以 _______

3.下列选项中断句不正确的项是:_____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③目似/瞑,意暇/甚                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②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5.“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请写出一个与此句意思相似的成语。

6.阅读甲、乙两文你体会到狼的本性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7.阅读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