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甲文选自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字,志异是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缀行甚远(_______) ②方欲行(_______) ③就枕将寐(_______)④伪睡以俟 (_______)
3.下列选项中断句不正确的项是:(_____)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③目似/瞑,意暇/甚 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②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5.“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请写出一个与此句意思相似的成语。
6.阅读甲、乙两文你体会到狼的本性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7.阅读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诗歌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老病常常会令人自哀,但作者却不自哀,原因是什么?
2.诗中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志的意象是什么?
古诗文默写。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②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④秋天在文人的眼中多是悲伤、凄凉的。刘禹锡《秋词》(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反常态,表达了作者在秋日里的豪情。
⑤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开篇即对儿子明确提出修养的要求,告诫其修养的具体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的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B. 《走--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所写,讲述了“我”和伙伴们去爬悬崖遇险,最后在父亲的指导下脱险的故事,让“我”获得了人生启示:面对远大目标,要一步步去做,积小步而成大步,慢慢就能达成远大的目标。
C.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的故事。
D.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想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并为成语中第一个字注音
意思: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①成语: ________________ ②注音: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项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其修辞作用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一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
c远远地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d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