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葡萄慈父心 卫宣利 ①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葡萄慈父心

卫宣利

①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               

②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后来,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③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④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⑤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只花蝴蝶一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⑥那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 

⑦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颗颗晶莹别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⑧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便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地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⑨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也许早已忘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注:卫宣利,女,河南洛阳人。生于七十年代末,河南省作协会员,《青年文摘》等杂志签约作家,17岁那年因车祸而双腿残疾,善于用文字来诉说生命中爱的奇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父亲栽种葡萄树时与“我”一起许下的心愿是什么?(第①自然段破折号后面应补出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3.品读下面的句子,结合其中加点部分说说其表达效果。

(1)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地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

(2)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题目中的“慈父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 父亲栽种下葡萄并许下希望女儿好起来的心愿,在他的精心伺弄下,葡萄树越长越茁壮,女儿也终于在文学上取得成就,实现心灵上的站立。(或者:本文写我瘫痪后,父亲通过栽种葡萄树鼓励关爱我,最终使我振作起来的故事。) 2. 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3. (1)因为父女俩曾在葡萄树前许下心愿,葡萄树发芽了,预示着“我”的腿也有了希望,“兴奋地像个孩子”写出了父亲的内心的喜悦;同时父亲用兴奋的表情激发“我”对腿好起来要充满信心,表现了深深的父爱。 (2) 连用三个“悄悄”,写出了父亲怕影响我写作,给我送葡萄时的动作情景,体现了无言的父爱。 4. 栽种葡萄并许下希望女儿好起来的心愿;侍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有病的女儿;为女儿采摘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给女儿吃;对女儿心灵的站立倍感欣喜,“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内容可概括为:父亲栽种下葡萄并许下希望女儿好起来的心愿,在他的精心伺弄下,葡萄树越长越茁壮,女儿也终于在文学上取得成就,实现心灵上的站立。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文章在第①段提到了我的瘫痪,又在④⑤⑨段反复提到“我,依然坐在轮椅上”,可以看出我们当时许下的心愿是: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3.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①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②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第①句,因为父女俩曾在葡萄树前许下心愿,葡萄树发芽了,预示着“我”的腿也有了希望,所以这里的“兴奋地像个孩子”写出了父亲当时的喜悦;同时父亲也想借此来激发“我”的生活信心,可见父亲的用心良苦。第②句连用三个“悄悄”,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怕影响我写作,给我送葡萄时的轻手轻脚的动作,表现了父爱之深。 4.本题考查内容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有关父亲的描写,对他爱女儿的行为进行归纳即可。纵观全文内容,可以看出,父亲爱女儿主要表现在:栽种葡萄并许下美好的心愿;侍弄葡萄树的精心和精心照顾有病的女儿;为女儿采摘、清洗葡萄,并不打扰女儿写作;为女儿写作的成功感到高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中:射中箭靶。②退:回去。③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守,掌握,遵守。④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1.根据括号内的要求,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其 一 犬 坐 于 前。(限一处)

②非 独 射 也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如 之。(限两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行甚远____

②一狼其中 _____

③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甲)文在刻画狼时,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狼 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下面对(乙)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

B. 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C. 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自己去探究射中的道理。

D. 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①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3) 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 受降城外月如霜。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在其中矣。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1)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此学校开展了“最是书香能致远”的主题活动。

请你为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_________

写出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_____________

(2)名著阅读 

在我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中有一部著名的神魔小说,它就是________ ,小说围绕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为主线,写了许多降妖伏魔的故事,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B. 《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心理学与成长》,作者莫顿•亨特,法国作家,心理学家。

C.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D. 《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