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微笑的可乐 ①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

现代文阅读

微笑的可乐

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 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 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②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③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④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⑤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天,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常去的海滨度假。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那个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⑥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甜美的可乐。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叙事件。

2.开头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

3.请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当我踏上路的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

4.题目“微笑的可乐”含义深刻,请说说其好在哪里。

 

1. (意近即可酌情给分):童年时因一场车祸而致残的“我”,在爷爷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困难,终于战胜自己穿过马路买来一瓶可乐。 2. 环境(景物)描写;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人物的沮丧心情,为下面情节发展作铺垫。 3. (意近即可酌情给分):通过心理、动作、神态描写,真实、细致地写出了“我”战胜自己迈出勇敢一步的过程。 4. 冰镇饮料及其带来的美好、成功的生活。给文章提供了一个线索,暗示主旨。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本文讲述了“我”因童年时期遭受了一场车祸,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不愿意和外界交流,尤其不愿意经过当时发生车祸的马路。有一天,爷爷鼓励“我”穿过马路去买自己最喜欢的可乐,而“我”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迈出了脚步,也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心理。据此作答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文章开头的画线句子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五、推动情节的发展。“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为夏天,地点为故乡。“天气炎热,仿佛所有的生命在炙热的大地的烘烤下都失去了生命力”,内容上,烘托出“我”因为车祸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未来失去了希望的心情;结构上,为下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3.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屏住呼吸”写出了内心的紧张;“泪流满面”属于神态描写,这是作者发现自己战胜了内心的恐惧之后,喜极而泣的表现。 4.此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以及其作用的分析。可乐是一种饮料,在文章中是作者的最爱。同样也是在冰镇可乐的诱惑下,“我”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拄着拐杖走过了“我”发生车祸的马路,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冰镇可乐象征着“我”不怕困难、孜孜追求的美好人生。这个题目不仅是文章的线索,而且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对文章主题的暗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班上开展主题为“人与动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做以下的准备。

(1)(观点论述)据报道,第24届汉堡世界鸟类学大会宣称,全球约1万种鸟类中,大约2000种鸟类的生存面临危机,仅2005年,175种鸟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第25届巴西世界鸟类学大会上专家警告,在未来的50年内平均每年将有一种以上鸟类从地球上灭绝,死于非命的数量将逐年增加。“人与动物如何相处”,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人与鸟类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认真审视、深人思考、鲜明表达。请围绕话题,写出观点感想。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教材内容有关,请将该故事简要叙写出来。字数在60字以内。

(3)(撰写对联)在人与动物相处的过程中,因为人们的处境不同,有着不同的理解。下面的对联拟描述各自观点,只有上联,需续写下联。

上联: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2)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5)“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催发了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慨叹,让人不禁联想起《<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默写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秋词>(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选自《西京杂记,卷二》)

(注释)①邑人:同县的人。②佣作:做雇工,劳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得主人书遍读之          (2)成大学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3.从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淡泊无以明志       人哉    B. 意与日     后乃至

C. 无以成学         博学而笃    D. 年与驰     元方年七岁

2.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子之行        逝者如斯    B. 夫君子行      下车引

C. 淫慢不能励精    是无礼    D. 养德        屠惧,投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B. 诸葛亮写信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C. 在谆谆告诫的过程中,作者诸葛亮是从为人和处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D. 在本文中,作者着力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 、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李白获悉好友王昌龄被贬之后创作的一首诗。“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称为“左迁”。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三、四句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寓意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会像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D.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诗歌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