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2)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5)“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催发了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慨叹,让人不禁联想起《<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默写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秋词>(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①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②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选自《西京杂记,卷二》)
(注释)①邑人:同县的人。②佣作:做雇工,劳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遂成大学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3.从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人哉 B. 意与日去 去后乃至
C. 非志无以成学 博学而笃志 D. 年与时驰 元方时年七岁
2.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君子之行 逝者如斯夫 B. 夫君子之行 下车引之
C. 淫慢则不能励精 则是无礼 D. 俭以养德 屠惧,投以骨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B. 诸葛亮写信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C. 在谆谆告诫的过程中,作者诸葛亮是从为人和处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D. 在本文中,作者着力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 、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诗文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李白获悉好友王昌龄被贬之后创作的一首诗。“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称为“左迁”。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三、四句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寓意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会像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D.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诗歌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现代文阅读
丹麦生蚝
佚名
①近日,丹麦驻华大使馆的一篇《生蚝长满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夜之间丹麦生蚝抢占了前辈“皮皮虾”的风头,成为网络爆款。各种吃蚝攻略层出不穷,连丹麦驻华大使馆的官微都说“火得有点儿措手不及”。各种商务合作随之而来,天猫、京东纷纷推出各式丹麦美食。
②首先需要明确一点, 此处所说的疯长生蚝,并非丹麦原有的欧洲蚝,而是太平洋生蚝。而之所以泛滥成灾,正是所谓的生物物种入侵。
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科普作家张博然表示,事实上,科学家到现在还不知道丹麦的生蚝是哪儿来的。“过去的十多年间,这种生蚝在丹麦、挪威和瑞典迎来了大范围爆炸式增长,成批占领贻贝的生存空间,甚至开始入侵本土生蚝持有的潮下带。悲观者担心,按照这个趋势扩散,北海周边的沿海生态系统将被改写。”作为原产于日本的种类,太平洋生蚝抵达丹麦的可能路径之一是通过荷兰。张博然介绍道,1964年荷兰的生蚝养殖者将其引入了太平洋,用来满足吃货,这也是其在北海周边的第一个明确记录。
④至于是否存在生物入侵的风险,引进者们表示不必担心,理由看似很充分:在原产地太平洋生蚝只有在水温20摄氏度以上的时候才会繁殖,而北海的温度无法达到。无法繁殖,自然不会失控。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二字。1975—1976年,北海“异常”温暖,太平洋生蚝开始繁殖,仅仅两个夏天,就牢牢占据了东斯海尔德河口。加上全球变暖大背景下的水温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 荷兰全部海岸线都已被生蚝占领, 还在继续向东扩散。
⑤“它们大概是和德国、丹麦自己的引种尝试汇合,终于造成今天的局面。”对于太平评生蚝入侵带来的影响,张博然描述说:“生蚝是一种造礁生物。厚实的壳体在沿岸层层累积,会彻底改变海岸的面貌,甚至影响海水的流动、降低海底的氧气浓度。在有些海岸,这样的改造是有益处的;但另一些海岸里生蚝的入侵就会对原本的生物产生强烈冲击。”
⑥在瓦登海南侧,潮间带主要贝类原本是紫贻贝,是本土鸟类至关重要的食物。十多年前研究者就已经观察到,随着生蚝的扩张,砺鹬这一种季候鸟正变得越来越少。
⑦丹麦的科学家和渔民已经向丹麦自然保护局投诉很多次了,但是依旧没有办法处理这些棘手的入侵者。政府鼓励大家去海岸边采集这些生蚝带回家煎炒烹炸,但并没有多少人去这样做,所以根本就没有效果。因为当地人平时常吃的主要是野生欧洲生蚝。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的瓦埃勒市场,太平洋生蚝单价为18丹麦克朗(约18元人民币) ;而产自利姆水道的欧洲生蚝虽然个头较小,但价格更贵,要40丹麦克朗(约合40元人民币)一只。
⑧《中国科学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曾在丹麦留学多年,现在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工作的岳皓,他表示,其实丹麦当地有一种“生蚝狩猎”的旅游业态,即所谓的去海边抓生蚝、吃生蚝。参加生蚝狩猎必须由导游带领,穿好防水连靴裤,带上网兜、防水手套等工具,退潮后去浅滩湿地上捡拾生蚝。找到生蚝也并非易事,需要一直弯腰,决然不是轻松坐在饭桌前享受已经打开清理完毕的生蚝那么简单。
⑨丹麦驻华使馆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因为此次生蚝“大热”,未来“生蚝狩猎”可能会在中国游客中引起巨大反响。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赴丹麦旅游游客在酒店每晚住宿的数量增长42%。加上今年是中丹旅游年,预计2018年中国 赴丹麦游客有望达到26.2万人次。
1.下列对“丹麦生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让丹麦人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的长满海岸的生蚝,并非丹麦原有的欧洲蚝,而是太平洋生蚝。
B. 荷兰生蚝养殖者把原产于日本的太平洋生蚝引入了丹麦,这是太平洋生蚝进入丹麦唯一路径。
C. 太平洋生蚝在原产地只有在水温20摄氏度以上的时候才会繁殖,1975 —1976年北海的温度曾达到过。
D. 在丹麦市场,产自利姆水道的欧洲生蚝个头较小但更贵,单价比太平洋生蚝贵约22元人民币。
2.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说明对象为丹麦生蚝,主要分析了丹麦生蚝之所以会长满丹麦海岸的具体原因。
B. 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张博然认为丹麦生蚝泛滥成灾的原因并非生物物种入侵。
C. 第①段画线句子属于生动说明,说明了丹麦生蚝取代“皮皮虾”成为当下风靡网络的美食。
D. 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此次生蚝“大热”有望吸引更多中国游客赴丹麦旅游。
3.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致的一项是( )
A. 生蚝会彻底改变海岸面貌,甚至影响海水流动、降低海底的氧气浓度,这样的改造是无益的。
B. 在瓦登海南侧,扩张的生蚝已取代了本土鸟类的主要食物紫始贝,季候鸟砺鹬变得越来越少。
C. 因为是丹麦人主要食用野生欧洲生蚝,所以没多少人去响应政府鼓励大家采集生蚝烹饪的号召。
D. 参加生蚝狩猎须由导游带领,穿好防水连靴裤,带上网兜、防水手套等工具,退潮后去浅滩湿地捡拾生蚝,找到生蚝很容易。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无常》描述儿时所见“无常” 形象,暗含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的辛辣嘲讽。
B.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句话中的“他”是寿镜吾先生。
C. 《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D. 铁扇公主不借扇子给孙悟空的主要原因是孙悟空请来了南海观音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因此而结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