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一根善的拐杖》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

阅读《一根善的拐杖》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

④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⑤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⑦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⑧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⑨“谢谢,那你怎么办?”“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父亲笑着说。

⑩人群出奇地安静。

⑪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站在那里却像一棵参天大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⑫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⑬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⑭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1.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的写作思路补充完整。

父亲摔断了腿不得不休养-_________-“我”想帮助父亲却被他训斥 -老人街头晕倒却无人相助-_______-深受感染众人纷纷伸出援手。

2.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4.分析选文第⑩段“人群出奇地安静”的原因。

5.文章标题“拐杖”有什么含义?

 

1. 为了挣钱发传单 扶起老人并送拐杖 2. 自然环境,生动写出环境炎热,表达父亲发广告不容易,为下文老人摔倒做铺垫。 3. 对比,父亲的焦急与众人的冷漠作对比,突出父亲善良的品质,表达对父亲的敬佩之情。 4. 为父亲拄着双拐还能去帮助老人的行为而震撼,为自己冷漠麻木而羞愧,对父亲的善良举动充满敬意。 5. 一语双关,既指父亲送给老人的拐杖,也指人们善良品行的精神支柱。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梳理文章的内容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本文叙写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父亲为了挣钱只好去街上发广告;周末的时候,“我”想帮助父亲却被他训斥;接着叙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却没有人去扶;父亲主动上前扶起老人并把自己的拐杖送给老人;此时深受感染众人纷纷伸出援手。据此梳理概括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景物描写,也是环境描写。需从内容和结构上来分析其作用:内容上,表现了天气的火热,突出了父亲的辛苦;结构上为下文老人的摔倒做了铺垫。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对表现手法作用的分析。对比手法是文章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通常是把XX与XX进行鲜明地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文章第6段语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把周围围观人们的“冷漠”表情与父亲“焦急”神情进行对比,表现父亲内心的善良的品质,表达对父亲的敬佩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来分析作答。文章第⑩段“人群出奇地安静”,是人们看到断了右腿的父亲对老人施以援手的情况下,这“出奇地安静”既是为父亲拄着双拐还能去帮助老人的行为而震撼,也有为自己冷漠麻木而羞愧。据此理解作答。 5.试题分析: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题目中的“拐杖”,表面上是指父亲送给老人的拐杖;深层含义则是指人们善良品行的精神支柱。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拓展训练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锌,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 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 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 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目前很多大城市都设立了自己的“文明排队日”,为此,七年级一班开展了“礼让排队,文明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下问题,请你解决。

(1)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写一个开场白。

(2)小茗同学从网上下载了两则材料,阅读材料,就“有序排队”提出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在国外,为避免排队时发生混乱,管理者一半会用隔离杆将队伍管理起来。有些管理者甚至会随时现时馆内人数排队着得知如何可以达到目的,如,法国蓬皮杜中心用电脑自动计算,,这样到位的管理措施会使排队着了解自己大约还需要等待多久,心态变得平和。

材料二 记者发现,哟时候市民虽然在等车时可以自觉排队,但是车以来就抢着上车。秩序混乱。实际上,该店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日本人养成排队习惯用了六年的时间。

(3)班长针对本次活动写了一篇文章,按照要求修改。

排队看似是一种个人行为,却体现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A)很多公共场合都需要排队,能否自觉排队不仅反映出一个公民具有较高的素质,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体现。(B )排队的时候互相忍让,遵守秩序,人与人之间退后一小步,那么我们的文明程度将前进一大步,我们的社会也将更加和谐。

A处划线句子有两面对一面的语病,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

B出划线句子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改成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甲: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乙: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上面两段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 _________集《朝花夕拾 》,甲段中的先生是指“我”幼年时在___________地点)读书的老师_________(人名)乙段写的是要去看会时的情景,其中 “全县中最盛的会”指的是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花是世界上最柔弱的事物,无金石之坚,无蒲苇之韧,无流水之宛转。花来这风雨尘世,不披盔甲,不执利矛,偶尔有刺也不会长在花瓣上。它捧一颗晶盈心,赤足走暖乍暖还寒的春天。有人说:繁花似锦,这锦绣做不成华衣美裳蔽体;花开如海,这花海载不了小舟渡你至彼岸。是的,它只尽情释放美与善,释放毫不掩饰的爱与诚。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黑体字注音。

Kuī甲  _______乍暖还寒_______绽放_____

(2)文中错别字,找出并改正______________

(3)“锦”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义项。“繁花似锦”中的“锦”意思为_____

A有彩色花纹的丝制品      B比喻花样繁多而美好的东西       C色彩鲜明华丽

(4)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默写

(1)默写古诗

______________,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默写王湾《次北固山下》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