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拓展训练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

拓展训练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锌,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 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 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 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花瓣娇小不起眼;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表达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 3.CE 4.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文章第②③段,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花瓣娇小并不起眼”“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等句作为答案。 2.试题分析: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运用了典型的比喻和女人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蓝蝴蝶花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作者对花的情感。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C项“突出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错。应该是突出了蓝蝴蝶花的朴实、平凡、默默无闻、不张扬的品格。E项“惋惜之情”错。本文表达的是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4.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的作用;在内容上有点明主旨的作用。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答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目前很多大城市都设立了自己的“文明排队日”,为此,七年级一班开展了“礼让排队,文明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下问题,请你解决。

(1)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写一个开场白。

(2)小茗同学从网上下载了两则材料,阅读材料,就“有序排队”提出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在国外,为避免排队时发生混乱,管理者一半会用隔离杆将队伍管理起来。有些管理者甚至会随时现时馆内人数排队着得知如何可以达到目的,如,法国蓬皮杜中心用电脑自动计算,,这样到位的管理措施会使排队着了解自己大约还需要等待多久,心态变得平和。

材料二 记者发现,哟时候市民虽然在等车时可以自觉排队,但是车以来就抢着上车。秩序混乱。实际上,该店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日本人养成排队习惯用了六年的时间。

(3)班长针对本次活动写了一篇文章,按照要求修改。

排队看似是一种个人行为,却体现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A)很多公共场合都需要排队,能否自觉排队不仅反映出一个公民具有较高的素质,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体现。(B )排队的时候互相忍让,遵守秩序,人与人之间退后一小步,那么我们的文明程度将前进一大步,我们的社会也将更加和谐。

A处划线句子有两面对一面的语病,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

B出划线句子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改成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甲: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乙: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上面两段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 _________集《朝花夕拾 》,甲段中的先生是指“我”幼年时在___________地点)读书的老师_________(人名)乙段写的是要去看会时的情景,其中 “全县中最盛的会”指的是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花是世界上最柔弱的事物,无金石之坚,无蒲苇之韧,无流水之宛转。花来这风雨尘世,不披盔甲,不执利矛,偶尔有刺也不会长在花瓣上。它捧一颗晶盈心,赤足走暖乍暖还寒的春天。有人说:繁花似锦,这锦绣做不成华衣美裳蔽体;花开如海,这花海载不了小舟渡你至彼岸。是的,它只尽情释放美与善,释放毫不掩饰的爱与诚。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黑体字注音。

Kuī甲  _______乍暖还寒_______绽放_____

(2)文中错别字,找出并改正______________

(3)“锦”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义项。“繁花似锦”中的“锦”意思为_____

A有彩色花纹的丝制品      B比喻花样繁多而美好的东西       C色彩鲜明华丽

(4)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默写

(1)默写古诗

______________,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默写王湾《次北固山下》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作文(2)请你用上“穿越”“困境”“成长”这三个词语,以“睁开眼,我看到了……”为开头,发挥联想和想像,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字迹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