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稻香
①过了五月,稻子刚开始扬花,寨上寨下就弥漫出稻花特有的那种味道。时间越往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那种味道就越发浓郁,使人不由得想呼吸再呼吸,好像要拿这种味道把五脏六腑过滤一遍。
②这个寨子地形独特,山顶上是一片森林,林中有一水源,旱涝不竭,为寨里的人畜和庄稼提供着便利,因此这片树林被当地哈尼人称为“寨神林”。“寨神林”往下,直到山脚,是呈阶梯状的稻田,一块,又一块,月牙形环绕着。
③索姆是寨子的“沟长”。说得直白一点儿,“沟长”就是负责通往每家每块稻田的水沟,哪块稻田没水,他就得及时引水过去;哪块稻田积水过多,他还得及时疏导。
④这天,天还没透亮,索姆怀里揣两个煮熟的土豆、背着馒头就要出门。
⑤儿子福来从被窝里探出头,说:“爹,又上山啊?”自从索姆去年秋天被大家推选为“沟长”后,天天上山,一天也没歇过。索姆叹口气,说:“今年山上的水较往年小了许多,若是再不上心,稻子很可能要减产。到那时,大伙儿会怎么看我?”
⑥这也太拿土豆当干粮了,不就是个“沟长”吗?福来扑哧笑了,说,爹,今年咱家的稻子还可以吧?
⑦索姆点了点头。他知道,福来问这话是有原因的。往年的“沟长”是旺达,这家伙懒散,但对自家的稻田很上心,把自家的稻田侍弄得很是丰美繁茂。譬如去年,他家收了30袋稻子,而跟他的地亩数一样多的索姆家,只收了17袋稻子。也正因为旺达的自私和懒惰,在大伙儿的强烈要求下,村里罢免了他,推选了索姆。
⑧索姆刚要跨出门槛,福来又开口了,说爹,我昨天上山了,看到咱家的稻子像是营养不良的黄毛丫头。索姆迟疑了一下说,我心里有数。索姆的声音低低的,很没底气。
⑨索姆刚到山上,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稻田边转悠——那是旺达。看到自家的稻田被涓涓的溪水滋养着,稻子长势甚是精神,旺达的嘴角咧出一丝笑容。这时,他也发现了索姆,便不冷不热地说道,索姆沟长,若是今年歉收,哼!说罢,没等索姆张嘴,他便转身走了。
⑩索姆愣了一下,看到旺达走远了,开始沿着水路巡视……
⑪转眼到了8月,空气中的稻香味更浓了更纯了,稻子该收割了。
⑫虽然今年的雨水不多,但是稻谷的收成并不差,像旺达家,跟去年差不多,收了整整29袋。唯一收成不好的是索姆家,只收了17袋稻谷,跟去年一样。
⑬不只是福来,大家都知道,这是水分滋养得不够。
⑭把“丰收”背到家里(哈尼族人称背“稻谷”为背“丰收”),福来刚要数落父亲几句,忽然看到乡亲们来了,他们的肩上都或多或少背着稻谷,那是他们答谢“沟长”索姆的稻谷。
⑮无论索姆如何拒绝,乡亲们说着感谢的话,把稻谷倒下便乐呵呵地走了。
⑯当天晚上,又有人悄悄背来了一袋稻谷,那人是旺达。
⑰事后,福来拿布袋量了量,仅乡亲们送的稻谷就有15袋。
⑱福来心里一下子敞亮了,他觉得对不起父亲,想对他老人家说句道歉的话。但是,当他站在老父亲眼前时,说出口的却是,爹,今年的稻子真香!
(选自《小小说》,2018年第10期,有测改)
1.联系全文,品味题目“稻香”的含义。
2.文中的索姆是怎样的一个人?试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3.结合语境,赏析第①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那种味道就越发浓郁,使人不由得想呼吸,再呼吸,好像要拿这种味道把五脏六腑过滤-遍。
4.文章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试分析其作用。
5.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院的山长由道德学问、管理能力,社会背景、朝野声望等方面都非常杰出的人物来担任。山长的薪俸不低,生活优裕。
——摘自余秋雨《千年庭院》,有改动
材料二:河长,是指负责督办河流管理工作的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我国国情水情,作出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这一重大决策和顶层设计.河长一般由各级党政一把手担任。
——摘自《人民网—人民日报》,2018.5.30,陈小平,有改动
结合材料一、二,谈读你对文中“沟长”一词的理解。
语文综合运用。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莱肴,“吃”传达着国人的生存智慧,展现着国人的生活习俗,承载着国人的美好期望。秋浦中学701班将开展以“舌尖上的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猜一猜)
请你仔细阅读下列三则谜语,任选两则写出谜底(家乡常见食品)。
①金一桶,银一桶,打得开,关不拢。
②本来一大片,变成千条线,是线不缝衣,只在锅里见。
③两个瘦子一般长,扭在一起跳池塘,有人拿棒来救起,瘦子变成胖又黄。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2)(品一品)
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道的,不仅有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有我们的心。细细品味,舌尖上有满满的希冀和祝福,还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请参照示例,选择种家乡常见美食,说说其蕴含的意义。
示例:月饼——圆圆的,甜甜的,寄寓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甜美的希冀。
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写)
美食在身边,文化也在身边。在开展以“舌尖上的家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后,同学们都收获颇丰。校文学社决定本周五(11月16号)下午2点在校多功能厅组织各班宣传委员开展一次以“家乡的味道”为主题的座谈会活动,请你写一则通知。
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________作为兵器.后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__________点化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
(2)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故乡》都是其中的作品。
B.长妈妈给“我”买来了绣像本的《山海经》,从此,“我”对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C.《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如陈莲河医生开出的最平常的药引是“蟋蟀一对”,而且“要原配”,目的是为了说明名医看病的独特。
D.《二十四孝图》中“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的悲惨处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轻轻地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cù,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瘫huàn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决别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滋润心田的是一股股清泉细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应和(_________) 花团锦cù(_________) 瘫huàn(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美不胜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画线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调整后半句的语序,使它与前半句的句式一致,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出来。(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⑤《天净沙·秋思》中点明天涯游子孤寂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李白《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作文
阳光,是奔跑的方向;奔跑,是青春的激扬。朝向阳光,灵魂不会附入黑暗;努力奔跑,生命一路芬芳。
请以“朝着阳光奔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⑴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⑵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⑶可以大胆地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⑷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会影响你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