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拟开展“走进文学部落,畅游诗歌王国”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班上准备创办一份班刊,请你给班刊取一个富有文学意味的刊名。
________________
(2)班级文学社开展“重新设计作品人物命运”的活动,请你依照例句的形式,重新设计孔乙己的命运。
例句:假如范进没能考中举人,他最终的命运只能是穷愁潦倒,饥饿而死。
________________
(3)王芳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此次“遂宁国际诗歌周”活动除邀请中国作协、各省作协、省部、省文化厅等单位的相关领导以及国内获奖诗人、诗歌理论家、翻译家、外国诗人等100余人之外,(甲)还邀请了来自中省级、遂宁本地的__余家媒体参加了活动。(乙)活动旨在继承和弘扬悠久的诗歌文化传统,推进遂宁与世界诗歌的深入交流,上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改为“____”。
(4)张浩是班里的小诗人,看了新闻后来了写作热情,写了下面的小诗。请你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句子。
青春年少,放飞梦想,就像春蚕结茧成蛹,期待化为彩蝶;就像花蕾含苞待放,畅想盛开如霞;___________。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他虽嫉恶如仇,却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猜猜这段文字说的应该是《水浒传》中的_____(填人名)。另写出关于他的一个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徒生创作的唯一与中国有关的童话是《______》,《拇指姑娘》中的拇指姑娘最终在_____帮助下逃离了魔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gān尬处境——大家都承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的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深长的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悴的文字之美。领悟了这些,我们就该有所行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gān( )尬 浮光掠影( ) 沉潜(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匆促”的“促”在文中的意思是( )
A.靠近 B.时间短,急迫 C.推动 D.催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不得改变原意。
古诗文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溪云初起日沉阁,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__。(李商隐《无题》)
③_____,燕儿舞,蝶儿忙。(秦观《行香子》)
④欲说还休,______。(辛弃疾《丑奴儿》)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⑦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 (秋瑾《满江红》)
⑧《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____。
(2)默写范仲淹《渔家傲》的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以“家中那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
②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童年时跟爸爸念过的诗,至今还能脱口而出。爸爸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只要读杜甫和陆游的诗,想到的就是我的父亲。确实,在我尚未识字的时候,父亲教我念过的那些诗,就和父亲对我的关爱一起,融进了我的血液,塑造着我的灵魂。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选自《文汇报·笔会》,有删改)
1.阅读第③节和第④节,依次分别概括爸爸教作者读中国诗的事情。
2.请分析第⑤节画线句中蕴含的父亲的情感。
3.请为第⑥节中加点词写一段赏析性批注。
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
4.阅读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5.阅读全文,理解第⑧节画线句的深刻含意。
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