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百合花开 ①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百合花开

①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了我。

②在草丛里,它独自开着。它几乎和我一样高,花朵像喇叭一样大,却一点也不张扬,白色的花瓣微卷着,露出嫩黄的蕊。擎起它的根茎好像不胜重力地自然弯曲,让它看上去那么高贵,却又那么地孤寂。

③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

④父亲说,这是野百合。因为我喜欢,父亲决定把它带回家。我本以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没想到,父亲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先清除了周围的一大片杂草,很快,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现在我面前。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它纯洁的白,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了。可它又是那么无助而脆弱。我担心它那瘦长的根茎,风一吹就会被折断。父亲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锄头从四周开始挖土,他掏得很深。我全神贯注地守在一旁,扶着花朵。很快,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球茎,完整地悬空出来。

⑤父亲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托着球茎,把花朵搁在肩膀上。我欢天喜地地跟在父亲身后。那朵百合花在父亲的肩头一颤一颤的,正冲我笑嘞。

⑥父亲把它种在屋旁的菜地里,用一根小木棒将它固定好。经过一番腾挪,野百合似乎也累了,有些萎靡不振。我疑惑地问父亲,它还能活么?父亲笑笑,说你明早来看它。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菜地里。只过了一夜,野百合似乎适应了新环境,精神抖擞地立起来。硕大的花瓣上,还有几颗露珠在晨光中闪烁。我的整个暑假,因为它,多了许多憧憬和幻想。每天,我像探望老朋友,看它在风中摇曳,看蜜蜂在它的花蕊里沾满嫩黄嫩黄的花粉……

⑦九月天气逐渐转凉,野百合也在一阵阵的凉风中逐渐枯萎、凋零。看着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父亲说,我们可以把球茎分瓣,来年会变成几棵,父亲将百合花的球茎挖出来,分成七八瓣,在菜地的一角重新栽下去。

⑧八岁那个冬天,我每天都要去看看,但是,野百合的嫩芽迟迟没有冒出来,我便等得失去了耐心。美丽的雪花,春节的喜庆,使我几乎忘了野百合的事。春天来了。太阳的温暖改变了这个世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我即刻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

⑨父亲让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么长成的,也教会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是他给予我的欢乐太多,让我二十年都不愿走出他给我的幸福时光。可他又是多么的残酷,二十年前就丢下我独自远去。让我经常在这一刻谈笑风生,下一刻便愁云密布。

⑩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过匆促、短暂。仿佛流星在心中留下的刹那光芒,要我们用尽一生去寻找、捡拾。我常常会突然忘却自己身在何处,满心满眼都是父亲的影子,伸出手却总也触摸不到他。那倏然间的惊悚,似一个无底的深渊,无论我怎么努力,世界的一角已无可挽回地沦陷……直到今天,每当看到百合花,我都会伤感和怅惘,我知道它们中永远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长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爱无限地放大,最爱我的父亲也不会再回来。可我仍固执地相信,还有许多野百合在某个荒野一年年寂寞地盛开。它是我孤寂中的念想,迷茫时的希望,是当我的人生沉入谷底时,亮着的最后一束光芒……

(1)依据提示填空,完善文本线索。

①百合花:初见百合花→移植成功→①_____→再度生长→又见百合。

②“我”的情感变化:②_____→憧憬和幻想→忧伤→③_____→惆怅和怀念。

(2)赏析:

①第④段“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②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

(3)在“我”成长路上,百合花给了“我”什么启示?

 

1. ①枯萎、凋零 ②喜欢(吸引) ③兴奋 2. ①示例:①“突兀”是“突然发生,出乎意外”,也有“高耸”的意思。②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野百合出于意外地出现在山谷间,突出了野百合亭亭玉立的身姿。③表达了作者看到野百合惊喜意外之情。②示例一: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将百合花拟做人,赋予它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新生百合的勃勃生机。③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示例二:①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②把新生百合的青苗比喻成小队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新生百合整齐,充满生机的样子。③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3. 百合花给了“我”很多启示:①父亲让“我”知道一朵花是怎样长成,教会“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②百合花的枯萎、凋零让人感伤,告诉“我”生命短暂、没的易逝。③百合花移栽后,到春天长出一溜青苗,让“我”看到蓬勃的希望。④再次路过花店,看到百合花,“我”会伤感和惆怅,告诉“我”要珍惜亲情,及时行孝,珍爱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与作者情感的梳理。解答此题按题干中已给出的线索及情感提示,找到相对应的内容,从文中可筛选出词语作答。初见百合花时,“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因为我喜欢”;“看着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可以看出是因为百合的“枯萎、凋零”,引发我的“忧伤”之情;当百合再度生长出来,“我即刻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表现我当时的“兴奋”。 2.试题分析:①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义。句中的“突兀”,结合语境可以理解为“突然发生,出乎意外”的意思;表现我们看到野百合时的惊喜。②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赏析,分析句子,先找出它使用的修辞方法,再用修辞方法的作用结合句意去分析。能找出一种修辞方法进行赏析即可得分。细读这句话可知,“茁壮”一词把百合花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百合花苗比作小队伍,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两种修辞综合运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百合花的整齐和生机勃勃。也表现了我对百合花的喜爱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高贵的“伪证”

①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多丽丝接到法院一张传票,要她到法庭作证,20年前,她是否收留过一个女人的私生女。传票上特意写明,您的证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性质。

②看到传票上安迪的名字,一下子勾起多丽丝对往事的回忆。

③20年前的一天,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找到多丽丝。女人俊俏的脸上有些倦容和疲惫,特别是她左边眉毛上的那颗黑痣,很妩媚。女人让小姑娘站到一边,然后抽泣着对多丽丝说,这孩子的父亲是谁我至今不知道。现在,我染上毒瘾,要到戒毒所戒毒,请多丽丝小姐暂时收下这可怜的孩子,让孩子在这里上学,等我戒了毒,就来接女儿。

④多丽丝看了看不远处的小姑娘,她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正不时向这边张望着。不知怎的,就那一眼,多丽丝一下子喜欢上这位小姑娘。多丽丝郑重地对这女人点了点头。女人一下子紧紧地拥抱着多丽丝,感激的泪水流淌下来……

⑤从此,多丽丝就将这个叫安迪的小姑娘带在身边。安迪不仅懂事,而且学习很好,在学校里,就像一只快乐的“百灵鸟”。有时,她两眼泪汪汪地望着窗外,好像有什么心事。多丽丝轻轻的问道,想妈妈啦?安迪擦去脸上的泪痕,抬起头,甜甜地说道,不想,老师就是我的妈妈!多丽丝吻了一下安迪的脸颊,说道,真是可爱的孩子!多丽丝发现,安迪的左边眉毛上也长了一颗黑痣,像她妈妈一样漂亮。

⑥几年过去了,安迪考取了不莱梅市的重点中学,以后,她俩渐渐失去了联系。

⑦一晃,20年过去了。如今,多丽丝已担任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当她接到法院的传票时,感到很困惑,她不知道法庭让她作什么证。

⑧多丽丝如期来到法庭,在法庭上,她看到一个中年妇人,苍白的脸上,有一种茫然和无助。当看到妇人左边眉毛上有颗黑痣时,多丽丝心里不禁一惊。妇人看到多丽丝那一刻,脸上顿时显出一丝惊慌和不安。

⑨法官西蒙告诉多丽丝,有人指控你,20年前曾收养了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女孩名叫安迪。现在,安迪被评为不莱梅市形象大使,请您作证,这个安迪是不是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如果不是,安迪将担任不莱梅市形象大使:如果是,将取消这一称号。听明白了吗?现在传被告人安迪到庭。

⑩被告人安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人,她俊俏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她左边眉毛上那颗黑痣,很妩媚。那一刻,多丽丝真想冲上前去,紧紧地拥抱她,并喊道,安迪,我又见到你了,我的孩子。但是,多丽丝很快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她努力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她看到,安迪看到她那一刻,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⑪多丽丝将右手放在胸前,掷地有声地回答道:我以上帝的名义回答法庭,眼前这两个女人我都不认识,回答完毕!

⑫被告席上那两个女人紧绷的脸上,顿时闪烁着激动的神色,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⑬法官西蒙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用力敲响法槌,严肃地说道:证人证言有效,法庭宣布休庭。

⑭庭审结束了,法官西蒙走到窗前,眺望着遥远的天际,喃喃自语道:法庭是神圣的地方,无论是证人、被告人、还是原告,都不能欺骗法庭,但是,有一种证言,上帝都会原谅的,那里面蕴藏着一颗高贵的灵魂,它被上帝称为高贵的“伪证”。

(选自《2016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根据文章的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______→多丽丝回忆收养安迪的过程→______→法院判决证词有效。

2.文章多次写到左边眉毛上的“黑痣”,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3.结合上下文,在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①妇人看到多丽丝那一刻,脸上顿时显出一丝惊慌和不安。

②法官西蒙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用力敲响法槌,严肃地说道:证人证言有效,法庭宣布休庭。

4.谈谈你对标题“高贵的‘伪证’”的理解。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有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太平御览•学部》

[注释]①王育: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学者。  ②豕(shǐ):猪。 ③以:用来。④截断水杨树枝条。⑤鬻(yù):卖。⑥伪汉:指东晋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的一个政权,与东晋对立。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给 其 衣 食 令 育 与 其 子 同 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育常有拾薪  暇:_____②于是郭子敬闻而之  嘉:_____

3.王育是如何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一位博通经史的学者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

无与为乐者________

②上下一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怀民/亦未寝    B. 盖竹柏/影也

C. 大雪/三日    D. 莫说/相公痴

4.请比较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甲文月明,乙文雪大),两文都运用了______的描写手法。

不同点:甲文运用了_____的描写手法,乙文运用了白描、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

 

查看答案

【古诗阅读】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地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出了       (时节、时间)的景色,抒发了              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赏析这两句诗。

 

查看答案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相顾无相识,_____。(王绩《野望》)

(3)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4)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亭亭山上松,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6)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杜牧《赤壁》)

(8)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9)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郦道元《三峡》)

(10)_____,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11)《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雄浑、奇特美丽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