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

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用“/”给下面的句子标注朗读停顿。(标两处)

而 两 狼 之 并 驱 如 故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野有麦场______

(2)意将入以攻其后也______

(3)屠自后断其______

(4)禽兽之变诈几何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根据文章情节,分别在横线上填充写一字,补充情节。

屠户遇狼  →  屠户______狼  →  屠户_______狼  →  屠户杀狼

5.面对狼的胁迫,屠户的形象是有变化的。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屠户的形象有着怎样的变化,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 而 /两 狼 之 并 驱 /如 故 2. (1)看,视(2)从通道(3)大腿(4)多少,能有多少 3.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4. 惧 御 5. 屠户的形象由怯懦到机智勇敢的过程。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才能取得胜利。(或“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依据句首词语“而”和“两狼之并驱”所讲两狼的共同行为可知,正确的句读是: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据此作答。 2.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顾”是“看”;“几何”是古今异义词,“多少”的意思。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少时(不一会儿)、去(离开)、犬(像狗一样)”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4.试题分析:考查梳理文章的内容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合并叙写同一内容的语段,理清故事情节;找到答题的关键词句,然后概括作答即可。依据“途中两狼,缀行甚远”——遇狼;“屠惧,投以骨”——惧狼;“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御狼;“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杀狼。据此可填写作答。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叙写了屠户途中遇狼,先是惧狼,后来是御狼并杀狼的过程。屠户的形象由怯懦害怕到机智勇敢并杀两狼的变化。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赏析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2.结合诗中有关词语,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请你参加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  交友典故)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曾说她的诗稿“不求玉堂金马登高第,但愿高山流水遇知音”,这句话中,“高山流水”用了一个典故,在这个典故中,谁善于弹琴,谁善于听琴?

善于弹琴的是:______________,善于听琴的是:_____________

(活动二  交友帮手)

七(1)班组织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计划邀请(2)班任课教师李老师参加。负责此项任务的小组为此设计了一张邀请卡:

这张邀请卡中的四个画线词语,哪一个使用不恰当?请指出并改正。

我选词语 __________ ,应改为___________

(活动三  交友俗语)

俗话说,“跟着蜜蜂采花朵,跟着苍蝇上厕所”,小明同学不理解这话的意思,请你为他解说,要求在解说的过程中再引用一句意思相同的俗语或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5)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风清气正,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可用《次北固山下》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

(6)子夏曰:“ 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________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8)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9)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苏轼《题西林壁》)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毕业时你送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 我们旅行社在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

C. 广大文学爱好者可以将作品寄来,我会一一斧正

D. 小王和小张是高中同学,毕业后一直没见面,今日一见,小王高兴地说:“久仰久仰”。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爸爸手术做得很好。

B. 他虽然病得很重,但并不是不可救药。

C. 经过大家的再三解释,他怒气才逐渐安静,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D. 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