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注释)①文首:头部有花纹。②其鸣自詨:它的鸣声是呼叫自己的名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甚矣,汝之不

(2)惧其不

(3)有鸟焉,其如乌

(4)以于东海、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如土石何/有鸟焉,状如乌    B. 河曲智叟亡应/堙于东海

C. 河曲智叟笑止之/溺不返    D. 虽我死/常衔西山木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4.试分析愚公与精卫精神的相似之处,两则故事共同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朴素的思想?

 

1. (1)通“慧”,聪明;(2)停止;(3)形状;(4)填没 2. B 3. (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2)女娃去东海游泳,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4. 不畏艰苦,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美好理想。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惠,通假字,通“慧”,聪明。堙:填没。 2.A“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又”/代词,它的。B都是“用来”。C表修饰/表顺接。D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的。 3.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汝:你。彻:通。溺:溺死、淹死。 4.《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精卫填海》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决心填平大海。所以共同点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显“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B. 首句“莫笑”二字,就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C. 颔联既写出山西村曲折多变的景色,又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D. 颈联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表现了村民勤劳勇敢的品质。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温陵,是泉州的别称,这是一个形象概括泉州地形气候的地名。《晋江县志》说:“地 处高阜,其气独温。”一些有名的泉州古人,常以温陵自称,如北宋泉州开元寺高僧戒环, 称温陵禅师;明代进步思想家李贽,自称温陵居士,均载之史藉。  因为是亚热带气候,所以    四季常青。泉州的自然景观可以“青山、绿海、红壤、白石”八字概括。jīn(   )山 带海,景象壮丽,很有旅游价值。

(1)写出加点字字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_____)    jīn 山带海______

(2)画横线句子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3)画波浪线句子“温陵,是泉州的别称”是否可以改为“泉州的别称是温陵”,为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 《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回忆录》,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C.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D.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查看答案

背诵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2)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5)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

(8)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9)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10)《浣溪沙》中,恰当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千古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

    请以“难以忘记你的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