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显“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B. 首句“莫笑”二字,就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C. 颔联既写出山西村曲折多变的景色,又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D. 颈联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表现了村民勤劳勇敢的品质。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 D 2. 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对游览之地的恋恋不舍,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 1.D项“村民勤劳勇敢”有误。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 2.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温陵,是泉州的别称,这是一个形象概括泉州地形气候的地名。《晋江县志》说:“地 处高阜,其气独温。”一些有名的泉州古人,常以温陵自称,如北宋泉州开元寺高僧戒环, 称温陵禅师;明代进步思想家李贽,自称温陵居士,均载之史藉。  因为是亚热带气候,所以    四季常青。泉州的自然景观可以“青山、绿海、红壤、白石”八字概括。jīn(   )山 带海,景象壮丽,很有旅游价值。

(1)写出加点字字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_____)    jīn 山带海______

(2)画横线句子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3)画波浪线句子“温陵,是泉州的别称”是否可以改为“泉州的别称是温陵”,为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 《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回忆录》,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C.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D.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查看答案

背诵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2)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5)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

(8)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9)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10)《浣溪沙》中,恰当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千古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

    请以“难以忘记你的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阅读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完成小题

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④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有删减)

1.简要说说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作者既然不喜欢袁枚这个人,为什么还引用《随园食单·小菜单》中关于“腌蛋”的一条?

3.仔细揣摩,简要赏析文中划线词、句子。

(1)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2)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就冒出来了。

4.选文看似简单,实际上蕴含着作者多种感情?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5.材料链接

材料一: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沈从文《端午日》)

材料二:2005年,就在全国纷纷举行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却传来这样的消息:韩国把端午作为他们的传统节日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1)阅读“材料一”,说说你家乡的端午日有哪些风俗(至少写出2点)?

(2)阅读“材料二”,请你就如何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提出两点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