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节选《愚公移山》)
(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节选清代袁枚《卖蒜老叟》)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叩石垦壤 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C. 跳往助之 旁睨而揶揄之
D. 杂然相许 陷入尺许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B. 始一反焉(始:开始)
C. 观者如堵(堵:墙) D. 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4.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 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 甲乙两文段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 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如今地铁、公交车里很多人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低头族”以年轻人为主,他们低着头是一种共同特征,他们的视线和智能手机相互交感,直至难解难分,即便聚会时也离不开数字终端,一个人时更是如此。扎克伯格的妻子普莉希拉·陈也是个典型的低头族,自言“每五秒钟,就会查看一次手机”。
(1)请根据上述材料为“低头族”下一个定义。
(2)假如你是一位志愿者,你将如何规劝这些“低头族”?
名著阅读。
(1)施颖读完《昆虫记》后,做了如下整理,判断是否正确,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①大孔雀蝶是欧洲最大的蝴蝶。 (____)
②被同类吞食的朗格多克蝎子总是雌性蝎子。 (____)
③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辛苦的生产者却是蝉。 (____)
A B C D
(2)以上王桑榆同学整理的一些关于昆虫的图片,其中有两种昆虫是善于装死的,将序号填入下面横向中并写出其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二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二章》)
③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
④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⑤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⑥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_____》)
⑦风休住,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⑧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平江路,这一条 ( mián)延数里的老街,在漫漫的岁月里,散发着浓 (yù)的市井生活气息。路只有窄窄的两米来宽,两边粉墙黛瓦,河街相邻,典形的苏式街巷。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就的路面,清幽幽的,走在上面像是踏着悠悠岁月。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印迹,似乎在静静地 (sù)说着千百年来苏州人闲 (shì)雅至的生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____( mián)延 ②浓____(yù) ③___(sù)说 ④闲____ (shì)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 改为 _____ ②_____ 改为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