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狄武襄公青①,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狄青,北宋大将,谥号武襄公。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把原句抄写到答题卡上并划分两处

是 时 西 边 用 兵 公 以 才 勇 知 略 频 立 战 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

3.文中狄青能够被天下称贤的原因有哪些?

 

1.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 2.(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 3.①作战骁勇(频立战功);②博古通今(通究古今);③辅佐朝政;④善于听取别人意见。 【解析】 1.题目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与断句能力。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题干句子的意思是: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因此,我们结合翻译可以断句为: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的一般翻译原则和方法,以及自己积累的文言词汇,做到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简洁。该题中主要注意对“披发面铜具,驰突敌围”的解释,这里是指他披散着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感知。选文主要介绍了狄青这一历史人物,文章开始写狄青勇猛善战,然后写狄青听取范仲淹的意见,博览群书,最后写狄青“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由此我们就可以总结出狄青称贤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对《出师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B. 本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两条建议,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C. 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D. 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效则治臣罪                    吾妻美我者

B. 三顾臣草庐之中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C. 昭陛下平明之理                  彰其咎

D.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效则治臣罪      辍耕垄上

B. 三顾臣草庐之中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C. 昭陛下平明之理    亮为军师将军

D. 使孙权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查看答案

《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相关的情节是( )

A. 七擒孟获    B. 赤壁之战    C. 火烧连营    D. 水淹七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家长,他始终关注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B.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一起观看了我校举办的“迎新年,庆新春”联欢会。

C. 一直以来,止痛主要依靠药物治疗的方式,但长期用药往往经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D. 部门工作人员对市民提出的建议积极采纳,认真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