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灯 笼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1.文章围绕父亲与灯笼,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 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2) 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3.本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4.“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1. (1)父亲对待求做灯笼的人家一视同仁、有求必应。 (2)父亲制作每一盏灯笼都一丝不苟。 (3)父亲将自家的灯笼送给了栓柱,满足他的美好愿望。 2.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灯笼有了灵魂,充满喜气的特点,赞美了父亲的劳动成果(手艺)。 (2)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写出父亲无比欣慰的心情,表现了父亲的善良。 3. “灯笼”是全文的线索,也是父亲形象的象征。作者着力描写灯笼,突出父亲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或突出父亲的善良和有爱心),表达出对父亲的崇敬、赞美之情。 4. 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正如父亲的善良和爱心,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含蓄地赞美了父亲的高尚品德。 【解析】 1.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解答时,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抓住主要情节进行概括。仔细阅读,理清父亲的主要行为以及事迹加以概括,注意要与“灯笼”有关。语言要简练,不需过多的叙述。 2.赏析句子时首先考虑运用了描写,还是使用了修辞,或者词语运用是否准确。然后结合句子的含义内容进行赏析。句(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灯笼人的情感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左邻右舍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表现了父亲富有爱心、为他人着想。句(2)“微醉”“荡漾着笑意”的神态描写以及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的欣慰和善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舜于畎亩之中:          ②人则无法家土 :

③创业与守成难:          ④其筋骨: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知守成之难

B. 傅说举于版筑间/ 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

C. 国恒/今亦死

D. 征与吾共天下/求其能千里也

3.翻译文中划线语句。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4.从内容、思想等方面对比一下甲文与乙文的相同点。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绳、玫瑰虫等,而最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本文选自被誉为“___________ ”的《_____ 》,书的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

(2)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想合本文段对以上特点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

(1) 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这一观点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借景物变化表现新旧更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内外两方面阐明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15字)

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报道,该报举办的“字述一年”活动投票结果揭晓,“变”字当选2017年度汉字。

《联合早报》自2011年起主办“字述一年”年度汉字投选活动,邀请读者选出心目中最能描述过去一年的汉字。今年《联合早报》编辑部及来自学界、商界、文化界和体育界的10位知名人士组成专家评委团,遴选出10个有代表性的汉字:女、才、热、智、变、恐、网、忧、选、颠,并从2日开始刊登这些字所包括的新闻事件。经过读者两周的投票,“变”字获得的票数最多,每4票中就有1票投给“变”字。

英国脱欧、女首相特雷莎梅当选,土耳其发生未遂政变,没有从政经验的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被弹劾,2017年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让人意识到多个国家发生改变。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