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明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路更____,我们要____吗?不!“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们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勇气、信心、耐心、胸怀”,我们将沿着____的目标前进!
A. 曲折 撤退 既定 B. 曲折 退缩 制定 C. 崎岖 撤退 制定 D. 崎岖 退缩 既定
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2分)
A.在他不懈地努力之下,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修改:将“改进”改为“提高”。
B.为了防止类似“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不再发生,国务院要求各部门要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修改:去掉“不再”中的“不”。
C.他这次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因为他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修改:去掉“因为”。
D.我们在实现和追求个人幸福与成功的同时,就已经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贡献。
修改:将“贡献”改为“努力”。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沐浴 疲倦不堪 废寝忘食 呼朋引伴
B. 清冽 水波粼粼 美不甚收 人迹罕至
C. 急躁 煞有介事 翻来复去 人声鼎沸
D. 诀别 个得其所 混为一谈 不求甚解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liáng) 菜畦(qí) 菡萏(hàn dàn) 栅栏(zhà)
B. 枉然(wáng) 倏忽(shū) 自卑(béi) 莅临(wèi)
C. 屋檐(yán) 黄晕(yùn) 发髻(jì) 笃志(dǔ)
D. 搓捻(niǎn) 澄清(dèng) 感慨(kǎi) 踉跄(liáng)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十五岁的我们开始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路上偶遇蚯蚓,不再胆小尖叫,而是帮助它 回到泥地;看到石缝间花儿绽放,不再任性攀折,而是为它的坚强赞叹……
请以“从此,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
(注意)①在横线上填一个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名著阅读。
(一)“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父母、爱人、子女他们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船长不愿这艘战舰的残骸骨跟“复仇号”的光荣残骸相混,他把战舰引向东方。第二天,可怕的打击开始了!
(1)此语段出自《海底两万里》,文段中的船长是__________(人物)。
(2)体会文段中的语言,概括作品中船长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任写两点)
(二)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谈A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3)选文出自《 _________》 ,原来的书名叫《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4)A是 ______,在作者的眼中他是“狂热分子”。
(5)下列关于这本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
B.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他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C.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
D.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