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文言文阅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各一丈为一堵。

1.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力。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与于中庭(漫步)

B.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

C. 武卫营    (去)

D. 全其城(终)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甲文除了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1.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2. B 3. (1)(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大概是 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 苏轼天天住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4. 甲文:宦途失意的苦闷或贬谪的悲凉 乙文: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解析】 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1.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翻译为: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故断句为: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2.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辟”通假字,通“避”躲避,避免;“本心”,天性,天良。B项:但:只是。 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甲文主要参考语句: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文结合“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分析:得出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白居易的《江楼夕望招客》一诗,完成后面小题。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诗中回应了诗题里“招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写得生动传神,请加以赏析。

(3)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

(1)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课后问他,原来是昨晚上网时间过长。你这样劝说他:

(2)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9月13日,北京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组织新浪、搜狐、网易等北京地区17家重点网站召开会议,针对个别媒体从业人员忽视甚至无视标题与内容的贴切关系,片面追求所谓“精彩”的“标题党”乱象提出批评,并明确网络新闻报道中新闻标题的使用规范和要求。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凤凰网等网站负责人分别就互联网标题乱象治理、网站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交流。会上,各网站负责人做出承诺,将不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人,杜绝“标题党”现象的发生,还网络一片“清朗”空间。

 

查看答案

修改下列语段中有语病的句子。

①“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②这项活动

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③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④是新学

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⑤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

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表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主旨。

(1)第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飞机盘旋,炮火轰鸣,这场面真是惊心动魄

B. 你说英语难学,其实无论做什么,都会碰到一些困难,决不会风平浪静的。

C. 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立场坚定不移,采取的措施是坚决有力的,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D. 香港特别行政区将循序渐进地发展适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