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1)班举行“网络词语小研讨”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食品接力涨价,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接力不断,网络热词也层出不穷。为了应对涨价,不少人还成了“海豚族”(海量囤积一族)。就像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除了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涨外,人们发现,有关吃、穿、住、行的价格都在上涨,物价因素正在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材料二:蒜你狠:从2009年开始,大蒜价格疯涨。网友们借鉴陈小春《算你狠》的歌名,调侃出风行网络的“蒜你狠”一词。(网络热词释义)
材料三:网络语言因为特点鲜明、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简洁准确,久而久之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在网络语言批评者中,声音最为响亮的当属一些语言学家。他们普遍认为网络语言不伦不类,不能登大雅之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颠覆。
(1)仿照材料二中热词释义,从“姜你军、糖高宗”中任选一个进行解释。
(2)根据材料三内容,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仔细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幅漫画并揭示寓意。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____,____,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____,____,________;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关于《昆虫记》,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分别是( )( )
A.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B. 萤火虫吃蜗牛时,先把蜗牛分割成一块一块,再咀嚼品味。
C. 《昆虫记》中“两种稀奇的蚱猛”是指恩布沙和白面孔螽斯。
D. 有一种外貌漂亮而内心奸恶的虫子,它的身上穿着金青色的外衣,腹部缠着“青铜”和“黄金”织成的袍子,尾部系着一条蓝色的丝带,它的名字叫金蜂。
E. 母狼蛛背着小蛛们活动,至少要经过几个星期。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小说的内容最为丰富,ōu 歌美好、神圣、庄严,鞭 tà丑陋、污秽、邪恶……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小说表现的对象。古代诗文以ruì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和担当,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
填字 |
|
|
| 注音 |
|
|
名著阅读
(A)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实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B)但不知怎的,我总是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的一个。他对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播。
他的照像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增加了勇气,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出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来。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七年级的同学本学期在课本里学了他的一篇文章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篇文章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散文收录在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A)注重表现藤野先生那些特点?其中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3.选文(B)中的“正人君子”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又指代谁呢?
4.请结合选文之外的其它情节,谈谈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