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

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去        (3)去后

2.翻译句子

(1)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综合运用了语言、心理、动作等人物描写方法,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B. 文中的“友人”言而无信却有指责他人,但受到批评后知错能改。

C. 远方的言行表现出良好的家庭教养和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D. 本文语言朴实、剪裁得体,没有刻意地运用写作技巧,给人真实自然的感觉。

 

1. (1)约定 (2)舍弃 (3)才 2. (1)客人便发怒说:“不是人啊!和人家相约而行,丢下我走了。” (2)客人很惭愧,下了车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也不回头看。 3. A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期。约定。舍:舍弃。 2.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非:不是。委,丢下,舍弃。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去:离开。引:拉。顾:回头看。 3.A错误,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后面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沉淀你的智慧;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阅读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

B. 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小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C. 社会在飞速发展,为生活忙碌奔波的芸芸众生应该停下脚步等等自己的灵魂。

D. 联合国大会曾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查看答案

请修改下面两个病句,并将修改好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1)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___________________

(2)火车票二维码虽然具有很强的防伪、保密功能,但通过专用识读软件仍能读取,不法分子一旦掌握旅客个人信息,很可能开展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liáo liàng__________地响。

(2)她憔悴的脸上现出yānɡ qiú__________般的神色。

(3)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chún cuì__________的共产党员。

(4)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 duō bī rén______________

(5)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gè dé qí suǒ______________,终不愿意。

(6)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 huā tuán jǐn cù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3) 《江南逢李龟年》中,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写《次北固山下》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