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

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也体验深深浅浅的忧伤。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间?

请以“那天,如果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例文 那天,如果 那天,如果风失去了云朵的爱情,那么她还有自由,还有去追逐幸福的权力;如果花朵折断了纤细的枝颈,无法再展开笑容,那么她还有梦在地下望着阳光,期盼春季雨后的再生;如果太阳不再升起,点燃夜晚期待的眼眸,那么世间还有如洗的月光,只要爱是辽阔的天空,迟早升起灿烂。 如果迷失在对玫瑰的痴恋中而错过了大好的夏季,那么还有成熟的金秋。采摘一枚果子,不论滋味如何,都要欣然地品尝。 那天,如果幸福不再降临,那么我还有美好的回忆,回忆的沉香是永远的伴侣在匆匆的旅程中惟一的慰藉。如果,我的归宿只属于苍白的极地,那么我还有保存热带棕榈的权力。我会悄悄带上海洋蔚蓝的目光,夕阳在天涯的微笑,还有热带季风的呼吸上路。我会最后一次沿着夏威夷洁白的海滩奔跑、呼喊,让它们记得我,记得曾有一个爱海爱得痴狂的女孩,在温暖夏日余辉中,悄然远去。我将带上对温暖的倦恋和一腔尚未冷却的激情,走进我的冰原,合上沉重的日记。会有一片棕榈在我僵硬的梦里摇曳,传递着热带的消息。 那天,如果,我失去了美丽的眼睛,再也不能看见蓝天的清高、云朵的悠闲、彩霞的霓裳和孩子纯真的脸,我还有一双手去感觉,还有耳朵能聆听。我会把双手伸向阳光,触摸那黑暗里的温暖。我会用指尖去寻找周围散落的情感,去迎接关怀与友谊。我可以抚摸微笑,于是善良便会托满掌心,我会把握每一丝从指尖传来的爱意,而不会让它冻死在冷落的眼神中。 我会摸索着靠近生活,大胆地拥抱她。秋的落叶凄凉吗?也许在世人的眼中是凄凉的。只有捧起它们你才会真切的感到那份充实,那植入泥土的希望。 我要用脚去寻问未知的前途,坚硬的路面会热情地指引我。我要侧耳聆听草生长的声音,花朵开放的声音,还有远道从草原、高山的那边风尘仆仆传来的风声。必定会感动于创物的奇迹,感动于天籁之声,感动于上天的仁慈,只要心中有一双闪亮的眼睛。 如果,没有人肯在黑夜里为我高举火把,甚至你,也不告而别。我会擦干眼泪,然后点燃心中的明灯,让它们同样是命运的恩赐。痛苦能让我成长,让我超然的面对,并学会珍惜。 如果……,如果我真是那么不幸,再不能用任何表情表达我的感激,再不能与朋友握手感觉到他们的温度;再不能欣赏叶雨中夜莺的歌声,甚至不能看看望着我和爱我的眼睛……静静地躺着等待,属于我的只有黑暗,孤独和寒冷。那么,我还有眼泪缓缓地流淌,它会向命运大声宣布我的存在,我还能爱,还能感动,还能感激…… 没有人能让我们真正的一无所有,即使明天死亡就会降临,那么今晚还拥有这世界并让世界拥有我的传奇。 【解析】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难度较大。“如果”表示一种假设,要补充的是对现实中本不存在或者无法实现的事物的假设,也可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反思。“那天”提示我们应该写过去的经历,可以从记忆中选择触动最深的事情。“如果……”提示我们,既可以写对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悔,也可以表达缺乏实际行动的自责。无论选择哪种思路,精彩的心理活动描写是必不可少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运用

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留心观察街上的店名,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它们语言简洁,内涵丰富。请你说说下面店名的含义。

①“好又多”(超市名)

②“长寿店”(药店名)

③“文乐书店”(书店名)

(2)开放的海门,吸引了海内外无数宾朋。请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用一句话介绍海门。(不超过30个字)

材料一:享有“北上海”美誉的海门,位于长江之畔、黄海之滨,与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隔江相望,拥有长江第一渡——海太汽渡,向西不远处是正在建设中的苏通大桥。

材料二:清末状元张謇是海门永远的骄傲。他不仅从家乡出发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更把他睿智的目光和开拓的精神留给了海门人民。政治家季方、诗人卞之琳、画家王个簃等都是海门人民的杰出代表。

材料三:海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把家乡建设成了“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手帕

①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又是5月份了,她照例收拾着衣物。我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发出浓郁的香。   

②“玲珑,你看,这儿有好多条手帕呢!”母亲突然转过身来对我说,似乎很兴奋。   

③“手帕?”我喃喃道,心底竟泛出一丝陌生和温馨。我放下杂志,走到母亲身旁,她正在仔细地折着每一方手帕。  

④“你还记得这些手帕么?十几年的全在这儿啦。你看,这块蓝色的,还记得么?你才四岁的时候,我常用一个别针将它别在你的外套上,给你擦汗,看着你在我前面颠颠地跑,手帕一荡一荡的,真像一只花蝴蝶呢!”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并不看我,完完全全地沉醉在幸福的回忆中。我静静地听着,不敢吱声,我无法应和母亲——因为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⑤“还有这块白色红边儿的,是你十岁那年特意订制的。看,上面还印着字哩——‘爱   女玲珑十岁生日快乐’。唉,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8年了,一眨眼的功夫。”她轻轻叹息了一下,把脸对着我,可她那慈爱的目光却让我不知所措。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记得这些往事啊,哪怕是模糊的、零碎的也好!我无法想像,为什么母亲如此细心地收藏着过往,如数家珍般道出我的点滴,她不是常常抱怨说人老了,记性坏了吗?  

⑥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地扔在了记忆的角落。况且,现在也不时兴手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纸巾,薄如纱,白若雪,香似兰,装在一个很精致的塑料口袋中。当我流汗了,取出一张,轻轻一擦,质感很好,且还有一阵隐约的香气,然后随手扔掉,多方便。于是很自然地,手帕便不常被人记得了。我的书包中全是柠檬香型的纸巾,手帕的概念变得淡然了,甚至要忘却。若不是母亲无意中提起,我实在无法忆起这些手帕曾属于我。

⑦我们这一代,思想上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而母亲则不同,她是岁月的收藏者,永远地走在我的身后,悄无声息地拾起我遗漏的心情和初始的纯真。  

⑧我感到眼中有些潮湿,低着头,轻声说:“妈,您怎么还记得这么多呢?”   ⑨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说:“怎么会不记得呢?”她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的泪悄然落下,是啊,怎么会不记得呢?   

⑩因为爱着,所以记得。   

(1)母亲回忆了哪两件有关手帕的事?  

(2)母亲对往事如数家珍,而“我”却不记得了,这样写有何作用?   

(3)你对第⑦段中“我们这一代,思想上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4)请结合冰心《母亲》一诗和本文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要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身滚圆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心理或表现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回家

惊讶

______

______

力不从心

游刃有余

交流

羞愧

______

考试

______

挥汗如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第①段中“别样的期待”是指父亲期望“我”回家跟他一起并肩作战,打好麦收战役。

B. 第②段中“我”“措手不及”,既是感叹时间过得快,也是感叹父亲变化大。

C. 第⑨段写自己“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主要是父亲告诉“我”,他的任务是麦收,高考是“我”一个人的事,他帮不上忙。

D. 文章叙述了高考前,“我”和父亲一起割麦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

E.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劳动者的形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树立了榜样。

4.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两狼之并驱如/令嗥

B. 目似瞑,暇甚/意甚仓皇

C. 狼不敢/跑号如

D. 数十步 一狼径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 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 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 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注)①南州:指永州。溽()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②隐几:凭倚着几案。北牖(yǒu):北窗。③日午:中午。④茶臼(jiù):指捣茶用的石臼。

1.这首诗中体现睡得很深的一个字是____;以有声衬无声的一个字是____

2.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