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彩虹不只是雨后天晴挂在天空的那道美丽的自然光彩,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彩虹不只是雨后天晴挂在天空的那道美丽的自然光彩,它还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是心中美好的憧憬,是走出阴霾的阳光,是催人奋发的良剂,是取得成功的欢欣……请以“又见彩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又见彩虹 随着身体和年龄的增长,我慢慢长大了,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开始对慈祥的父亲隐藏秘密,开始对自己的处事态度进行分析,也许这就是成长的必然吧!但是对于成长,不仅仅是身体和年龄的增长,还要经受许多考验,明白许多事理。 记得去年正月里,我们全家人还能高高兴兴地走亲访友,我还能偶尔和父母同钻一个被窝,我也还能像个顽童似的在母亲面前撒娇。可是,正月二十这一天,妈妈出车祸离开了人世,我和父亲一下子从新年的希望中跌入了痛苦的深渊。我心中充斥着无穷的烦恼,我像一只没有母亲保护的雏鹰即将折翅,我像一株没有雨露滋润的花朵即将凋谢,我像一片没有阳光温暖的云朵即将失色,我的未来一片渺茫。因为,我深深知道我将永远失去我最亲最爱的妈妈了。 一连几天,我和父亲都是在深深的怀念中,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艰难度日。可是我发现父亲对我的关心却与日俱增,煮饭、洗衣轮不上我,叮嘱、安慰离不了我。看着父亲每天为了维持生计早出晚归,看着父亲为了我的日常生活整日操劳,看着父亲乌黑的头发中骤然增添的白发,我深知父亲的艰辛,父亲内心的痛苦,深知父亲对我的担心,我也深深懂得现在父亲唯一的牵挂是我,唯一的希望是我。我必须打起精神来,为了父亲,为了自己,为了九泉之下的母亲,我应该试着长大了。 于是,每天放学回家,我总是打开煤气灶一个人偷偷学做饭。也不知道有多少次饭煮焦了,鸡蛋烤糊了,青菜炒黄了……在一次次失败中我终于学会了烧菜做饭。现在,父亲回家总是可以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虽然口感并不是很好,但是看到父亲欣慰的笑容我知道父亲放心了。 于是,每当到了双休日,我会学着妈妈的样把父亲换下的衣服整理出来洗一洗,会学着妈妈的样把房间打扫干净,也会学着妈妈的样把家里的被子拿出来晒一晒。虽然有时也碰到一些小困难,但我还是能圆满解决。到现在我才明白干家务事并不是我想象的这么难,也后悔妈妈在世时没能好好帮忙。可是,当我看到父亲久违的笑容,听到别人赞许的话语,想到自己成长的足迹我又感到十分自豪,十分快乐。 也许,我对“成长”这两个字的理解并不透彻,但是我明白了只有付出艰辛才能得到收获,只有经受风雨才能看见雨后的彩虹。 【解析】 作文标题“又见彩虹”。标题的字面意四是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漫漫人生路上,难免跌倒和彷徨,但只要你勇敢面对,耐心地等待,必将穿过重重迷雾,欣赏到那灿烂的阳光。所以请相信有彩虹。“又见彩虹”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又重新充满希望了。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感觉到光明。人生只有拼搏,才会获得卓越的成功;只有追求,才会品位到堂堂正正的人生。学生要学习梳理叙事思路,做到有条理叙事。如可思考:1、谁,遇到怎样的失败?2、他(她)遇到失败时,心里是怎样想的?3、他是怎样面对失败的?4、结果怎样(“又见彩虹”)?思路确定后,就可下笔行文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弯弯山路 

项丽敏

①小时候多是跟随母亲生活。母亲18岁走上讲台,一直在偏僻的深山坳里教书。二十几户人家,零零散散分布在山头、岭脚。一所旧祠堂隔成两间,小间糊上报纸,做卧房,大间做教室。黑漆漆的没有天花板,因长年欠修漏雨,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的泥坑。校长是母亲,教师也只有母亲一人,十几个学生,分了几个年级,有的年级只有一个学生。

②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很难找到母亲的笑脸。母亲是极严厉的,山里的孩子野惯了,对母亲却不敢有半点违拗。最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样子,这在我是无份的。那时,我还不懂什么叫“生活的压力”,只是不明白,怎么我的母亲就和别人的母亲不一样呢?母亲也有亲切的时候,冬夜里,将被子烘得暖暖的,我爬上床后,母亲替我将被条掖得严严的。她自己睡得极迟,备课,批改作业,缝补衣服……我一觉醒来,昏黄的油灯仍然照着她伏案的背影,闹钟在案头“嘀嗒,嘀嗒”丈量着夜的深寂。

③每天放学后,母亲总要在学校忙活很久,很久,偶尔挤出空闲,才能拿起锄头,到地里种菜。她让我跟着拔草捉虫,有时还要帮着抬粪——不过,那是7岁以后干的活了。天黑下来,别人家屋顶温白的炊烟渐已散尽,母亲就收了锄,回去做饭。母亲晚饭烧的迟,等饭做好后,得把我从趴着的课桌上叫醒了吃饭,下饭的菜很简单,简单得只有一个菜,也看不见什么油水,我迷糊着眼,一边往嘴里拨着饭粒,一边打瞌睡,饭含在嘴里,又趴着睡着了。

④村里人和母亲关系极好,有了新鲜蔬菜,总不忘摘下一把放在我家锅台上,有时根本不知道那菜是谁家送的。腊月初,村里早早杀猪的人家吃晚饭时,主妇便跑过来,捣灭母亲刚点着的锅洞,拉我们去吃饭,母亲再三谢辞,主妇可就不高兴了:“老师可是看不起我家,嫌邋遢(邋遢(lāta):不洁净)?”我在一旁虽不敢做声,心里可着急了,真怕主妇生气而去。母亲终于还是解下了围裙,路上告诫我:可不许自己夹菜,碗里有什么就吃什么。还没进主妇家的门,便闻着浓浓的肉香了。我规规矩矩地坐在一侧,小声地吞着馋涎,眼睛偷偷瞄着油汪汪的红烧肉,巴望着好心的主妇快些儿夹给我……

⑤周末,中午放学后,母亲便将沉甸甸的担子压在肩头,我则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母亲身后。这一路回家,要翻过一座山岭,过一条河渡,然后,是左一弯右一弯荒僻的山路。

⑥我喜欢初夏时节的山路,路被树阴遮着。树丛间开满了野花——蔷薇、金银花、栀子花……母亲偏爱那香白的栀子花,停下担子,掐一大把让我捧着,知了是夏天的精灵,此起彼伏的叫声连成一片阔阔的海——海面上跳跃着鸟儿清脆的对唱。此时,母亲的心情难得的轻松,我更是疯魔起来,尖着嗓子,快活地大声锐叫着——直叫得路边的知了都禁了声。

⑦下到岭脚,便踩着细软的沙石河滩,一条白苍苍的大河,缓缓地从远山流向远山。河畔丛生着的芦苇随风摇曳。竹篷船就泊在芦苇丛中。艄公是一位60开外的老人,船上还有一个女孩,十四五岁的样子,是老人收养的孤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条粗长的麻花辫子,每当她弯下腰时,辫子就会滑到胸前,女孩拾起辫梢轻巧巧地往后一甩——辫子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又轻巧巧落在背上。我看得迷了,不觉中也学起她的姿态——只是我的头发齐着耳根,甩出来一团乱发纷飞。

⑧上了岸,母亲重又挑起沉甸甸的担子,我拖着酸胀的小腿,耷拉(耷拉:一种状态,松弛地下垂)着倦怠的眼皮,真想一闭眼再睁开就到了家门口。这总也转不完的、相似的弯弯山路,什么时侯,才能见到我的小村庄?

⑨这样走走停停,到村口时,远远的,便见着我家矮矮的屋顶上,一缕淡蓝淡蓝的炊烟,那是我的小脚奶奶升起的炊烟。

                         (选自《21世纪年度散文选2011散文》,有改动)

1.阅读文章,从“母亲”的角度概括内容,仿照示例填空。

母亲对我亲切又严厉      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和村人关系极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1)闹钟在案头“嘀嗒,嘀嗒”丈量着夜的深寂。

(2)眼睛偷偷瞄着油汪汪的红烧肉,巴望着好心的主妇快些儿夹给我……

3.结合全文赏析下面的句子。

一所旧祠堂隔成两间,小间糊上报纸,做卧房,大间做教室。黑漆漆的没有天花板,因长年欠修漏雨,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的泥坑。

4.本文标题是“山路弯弯”,但前半部分却用了很多笔墨写母亲在学校和到乡亲家里做客,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名著《呼兰河传》,完成小题。

A的眼睛流出眼泪来,说:“请老太爷帮帮忙,我成家了,现下她们就在磨房里呢!她们没有地方住。”我听到了这里,就赶快抢住了,向B说:“那磨房里冷呵!炕沿上的瓦盆都冻裂了”“那炕上还睡着一个小孩呢!”B答应了让他搬到磨房南头那个装草的房子里去暂住。

A一听,连忙就站起来了,说:“道谢,道谢。”一边说着,一边戴起狗皮帽子来,眼泪汪汪的就走了。A刚一走出屋去,B回头就跟我说:“你这孩子当人面不好多说话的。”我那时也不过六七岁,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我问着B:“为什么不准说,为什么不准说?”  B说:“你没看A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吗?A难为情了。”

1.选段中的人物“A” 指的是谁?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故事情节。

3.在“我”的成长历程中,“B”是我的第一位人生导师,结合文段内容,谈谈我从“B”身上受到了哪些人生的教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②垄五十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选自《颜斶说齐王》)

(注释)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②柳下季:即展禽,鲁国人,又称柳下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含义。

(1)王之甚矣

(2)时时而

(3)王前为

(4)王岔然作色曰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邹忌劝谏齐威王的目的是让威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颜斶劝谏齐宣王的目的是让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赏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名著《呼兰河传》回答下面问题。

(1)有二伯性情古怪,请列举至少两件事。

(2) “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上面描写的这个人是谁,读完整篇小说,她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