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弯弯山路 项丽敏 ①小时候多是跟随母亲生活。母亲18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弯弯山路 

项丽敏

①小时候多是跟随母亲生活。母亲18岁走上讲台,一直在偏僻的深山坳里教书。二十几户人家,零零散散分布在山头、岭脚。一所旧祠堂隔成两间,小间糊上报纸,做卧房,大间做教室。黑漆漆的没有天花板,因长年欠修漏雨,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的泥坑。校长是母亲,教师也只有母亲一人,十几个学生,分了几个年级,有的年级只有一个学生。

②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很难找到母亲的笑脸。母亲是极严厉的,山里的孩子野惯了,对母亲却不敢有半点违拗。最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样子,这在我是无份的。那时,我还不懂什么叫“生活的压力”,只是不明白,怎么我的母亲就和别人的母亲不一样呢?母亲也有亲切的时候,冬夜里,将被子烘得暖暖的,我爬上床后,母亲替我将被条掖得严严的。她自己睡得极迟,备课,批改作业,缝补衣服……我一觉醒来,昏黄的油灯仍然照着她伏案的背影,闹钟在案头“嘀嗒,嘀嗒”丈量着夜的深寂。

③每天放学后,母亲总要在学校忙活很久,很久,偶尔挤出空闲,才能拿起锄头,到地里种菜。她让我跟着拔草捉虫,有时还要帮着抬粪——不过,那是7岁以后干的活了。天黑下来,别人家屋顶温白的炊烟渐已散尽,母亲就收了锄,回去做饭。母亲晚饭烧的迟,等饭做好后,得把我从趴着的课桌上叫醒了吃饭,下饭的菜很简单,简单得只有一个菜,也看不见什么油水,我迷糊着眼,一边往嘴里拨着饭粒,一边打瞌睡,饭含在嘴里,又趴着睡着了。

④村里人和母亲关系极好,有了新鲜蔬菜,总不忘摘下一把放在我家锅台上,有时根本不知道那菜是谁家送的。腊月初,村里早早杀猪的人家吃晚饭时,主妇便跑过来,捣灭母亲刚点着的锅洞,拉我们去吃饭,母亲再三谢辞,主妇可就不高兴了:“老师可是看不起我家,嫌邋遢(邋遢(lāta):不洁净)?”我在一旁虽不敢做声,心里可着急了,真怕主妇生气而去。母亲终于还是解下了围裙,路上告诫我:可不许自己夹菜,碗里有什么就吃什么。还没进主妇家的门,便闻着浓浓的肉香了。我规规矩矩地坐在一侧,小声地吞着馋涎,眼睛偷偷瞄着油汪汪的红烧肉,巴望着好心的主妇快些儿夹给我……

⑤周末,中午放学后,母亲便将沉甸甸的担子压在肩头,我则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母亲身后。这一路回家,要翻过一座山岭,过一条河渡,然后,是左一弯右一弯荒僻的山路。

⑥我喜欢初夏时节的山路,路被树阴遮着。树丛间开满了野花——蔷薇、金银花、栀子花……母亲偏爱那香白的栀子花,停下担子,掐一大把让我捧着,知了是夏天的精灵,此起彼伏的叫声连成一片阔阔的海——海面上跳跃着鸟儿清脆的对唱。此时,母亲的心情难得的轻松,我更是疯魔起来,尖着嗓子,快活地大声锐叫着——直叫得路边的知了都禁了声。

⑦下到岭脚,便踩着细软的沙石河滩,一条白苍苍的大河,缓缓地从远山流向远山。河畔丛生着的芦苇随风摇曳。竹篷船就泊在芦苇丛中。艄公是一位60开外的老人,船上还有一个女孩,十四五岁的样子,是老人收养的孤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条粗长的麻花辫子,每当她弯下腰时,辫子就会滑到胸前,女孩拾起辫梢轻巧巧地往后一甩——辫子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又轻巧巧落在背上。我看得迷了,不觉中也学起她的姿态——只是我的头发齐着耳根,甩出来一团乱发纷飞。

⑧上了岸,母亲重又挑起沉甸甸的担子,我拖着酸胀的小腿,耷拉(耷拉:一种状态,松弛地下垂)着倦怠的眼皮,真想一闭眼再睁开就到了家门口。这总也转不完的、相似的弯弯山路,什么时侯,才能见到我的小村庄?

⑨这样走走停停,到村口时,远远的,便见着我家矮矮的屋顶上,一缕淡蓝淡蓝的炊烟,那是我的小脚奶奶升起的炊烟。

                         (选自《21世纪年度散文选2011散文》,有改动)

1.阅读文章,从“母亲”的角度概括内容,仿照示例填空。

母亲对我亲切又严厉      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和村人关系极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1)闹钟在案头“嘀嗒,嘀嗒”丈量着夜的深寂。

(2)眼睛偷偷瞄着油汪汪的红烧肉,巴望着好心的主妇快些儿夹给我……

3.结合全文赏析下面的句子。

一所旧祠堂隔成两间,小间糊上报纸,做卧房,大间做教室。黑漆漆的没有天花板,因长年欠修漏雨,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的泥坑。

4.本文标题是“山路弯弯”,但前半部分却用了很多笔墨写母亲在学校和到乡亲家里做客,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1. 母亲带“我”去地里干活; 母亲和“我”回家. 2. (1)丈量,意思是用尺子量长度);这里用丈量一词,将深夜无形的时间变成有形的物,仿佛看得见,语言生动。 (2)偷偷,意思是动作很轻微,不易让人察觉,这里写出了我很想吃红烧肉又不敢违背母亲的教诲那种矛盾的心情。 3. (1)运用景物(环境)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母亲住所和教室的简陋,衬托出母亲献身教育、安于贫困的高贵品质。 4. 文章前半部分没有偏离主题。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写自己小时候跟随母亲生活的经历, 表现自己对当年艰苦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的怀恋,表达了对母亲献身教育事业的赞美。弯弯的山路是自己随着母亲从学校回家所走过的路,“山路弯弯”这个题目富有诗情画意,最能表现主题,而前半部分所写则是表现主题的基础。 【解析】 1.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母亲”为陈述的主体。分别概述出“母亲”带“我”去地里干活、母亲和“我”回家两件事。 2.分析重要词语的表现力。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1)“丈量”本义:用尺子量长度。语境义:用丈量一词将深夜无形的时间变成有形的物,形象生动。(2)“偷偷”本义:暗暗,形容行动避人、不易使人觉察。语境义:动作不易让人察觉,写出了我很想吃红烧肉又不敢违背母亲的教诲那种矛盾的心情。答题时一定要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词语对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的意义。 3.赏析句子。“一所旧祠堂隔成两间,小间糊上报纸,做卧房,大间做教室。黑漆漆的没有天花板,因长年欠修漏雨,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的泥坑”明显运用了景物描写的方法,刻画出母亲住所和教室的简陋,衬托出母亲献身教育、安于贫困的高贵品质。运用景物描写,烘托出周末我随母亲一起回家时喜悦的心情。这两点最好都能答出来。 4.题干问文章用很多笔墨写母亲在学校和到乡亲家里做客的目的。首先要明确观点:没有偏离主题。写母亲在学校和到乡亲家里做客,是表现主题的基础,是表达主题的需要。也就是为表现自己对当年艰苦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的怀恋,表达了对母亲献身教育事业的赞美这一主题做铺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名著《呼兰河传》,完成小题。

A的眼睛流出眼泪来,说:“请老太爷帮帮忙,我成家了,现下她们就在磨房里呢!她们没有地方住。”我听到了这里,就赶快抢住了,向B说:“那磨房里冷呵!炕沿上的瓦盆都冻裂了”“那炕上还睡着一个小孩呢!”B答应了让他搬到磨房南头那个装草的房子里去暂住。

A一听,连忙就站起来了,说:“道谢,道谢。”一边说着,一边戴起狗皮帽子来,眼泪汪汪的就走了。A刚一走出屋去,B回头就跟我说:“你这孩子当人面不好多说话的。”我那时也不过六七岁,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我问着B:“为什么不准说,为什么不准说?”  B说:“你没看A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吗?A难为情了。”

1.选段中的人物“A” 指的是谁?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故事情节。

3.在“我”的成长历程中,“B”是我的第一位人生导师,结合文段内容,谈谈我从“B”身上受到了哪些人生的教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②垄五十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选自《颜斶说齐王》)

(注释)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②柳下季:即展禽,鲁国人,又称柳下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含义。

(1)王之甚矣

(2)时时而

(3)王前为

(4)王岔然作色曰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邹忌劝谏齐威王的目的是让威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颜斶劝谏齐宣王的目的是让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赏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名著《呼兰河传》回答下面问题。

(1)有二伯性情古怪,请列举至少两件事。

(2) “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上面描写的这个人是谁,读完整篇小说,她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能辜负老师们殷勤地期望。

B. 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 观看日出时,不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以免不要灼伤眼睛。

D. 未来世界的竞争决不仅仅是顶尖人才的竞争,更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