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记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记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①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对其知友州里②。(唯)③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④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从⑤。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⑥。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逾)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

(注释)①旷日:空费时日。   ②州里:邻里。     ③唯:语气助词,无实意。   ④恶:不好。⑤无从:没有办法。    ⑥疾耕:努力耕田。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无与为乐者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甲)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市 _____         (2)然 _____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逾)人矣。

(2)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6.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

 

1. 念:考虑,想到 2.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悠闲的人罢了。 3. 表达作者遭到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和自我排遣寂寞的豁达胸怀。 4. 市:买 然:这样 5. (1)辛勤劳作家里就有钱,家里富有了就买到好的狗,打猎收货的就多,每次都超过别人。 (2)并不只是打猎 ,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6. 言之有理即可。如:解决一个难题可以从其他方面攻克;遇到困难可以换一个角度解决。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念:古今异义词,古义:考虑,想到。 2.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但,只(是)仅仅。耳:语气词,“罢了”。 3.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市:多义词,这里是代词,买。 5.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疾耕:努力耕田。然:这样。 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齐人有好猎者”先因“狗恶”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后因“良狗”而“田猎之获,常过人矣”,二者鲜明对比,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做事如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努力是必要的条件,但更需要抓住重点;否则,美好的愿望就难以变为现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风雨荷塘

厉彦林

(1)凡到过济南的人,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这座垂柳含烟的北方古城,处处留有荷花的印记。唐宋时,大明湖就曾被称之为“莲子湖”,其因就是当年城北十里荷塘的自然风貌。每当看到荷花,尤其是在异乡,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清代诗人刘风诰赞誉济南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由此,我的眼前也就会慢慢浮现出那一方弥漫着荷香的池塘。

(2)那是一个夏季的黎明。雨丝很密,很细,很匀,很柔,轻轻地吻着我的脸、我的手,脆生生、甜润润、凉爽爽的……

(3)我踏着寂静弯曲的石径,不知不觉来到雨幕笼罩的荷塘。远远望去,绿柳丛中躲藏着一幢新房,白墙、红瓦、尖顶,犹如安徒生童话里的风景。白屋,绿浪,粉荷,黄篱……组合得格外协调、自然而柔和。近处,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撑起或深蓝或草绿或嫩黄的伞盖,细雨落上去,如蚕食桑叶,若石击深潭……每一柄荷叶都像一把神奇的乐器,弹奏悠远清脆而让人沉醉的音响。

(4)滴翠的荷叶,落上雨丝,若打了蜡一般,油光闪亮的,迎光处澈明,背光处微暗,错错落落地遮住了整个荷塘。一滴滴雨丝刚栖落荷叶尖,瞬间又收缩为小水珠,潺潺滑下叶中央,密密匝匝的,一会儿凝成晶莹的大水珠,滚动着,磨蹭着,嬉闹着。调皮的风把叶子弄翻,水珠或跳上另一片叶子,或一个跟头跌进荷塘里。

(5)荷花更是光亮亮、鲜嫩嫩的,高高矮矮,肥肥瘦瘦,浓浓淡淡,或停或动,或尖或圆,或半开或怒放……有的牙雕般晶莹,有的白玉般剔透,有的玛瑙般绯红。

(6)雨中的神态更是各异,如成群的仙女在洗浴,或抿嘴羞涩,或笑脸半藏,或聚首细语……恰如一幅幅巧夺天工的水粉画,一首首意境朦胧的抒情诗。

(7)我的脚步惊飞了一只被雨淋湿了翅膀的小鸟,几滴水珠溅在我的衣衫上。树丛中,荷叶间,几只不知名的鸟虫在轻轻地叫着,不知在觅友交谈,还是在寻找食物?

(8)一切生命在这神秘的荷塘,在这绵绵的雨雾里,萌发出一种难以言尽的渴求,或是期许。我心净如镜,任雨丝洗濯我的衣衫和我的视野,任荷风吹拂我的记忆和我的思绪。

(9)不知不觉,我敬仰起荷花来啦,雨中的荷花你遮我、我护你,你搀我、我抚你,抓住季节吐叶展蕾,忙活自己的事;虽然屡遭风雨,仍相亲相爱,交臂挽手,盘根结节,紧紧抓住脚下这深深的淤泥,展露同一家族令人销魂的形体。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荷,在大自然里重塑自己……

(10)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神奇而浪漫的荷塘之上溅起一片云,一片烟,一片雾,一片梦。

(11)黎明的荷塘气象万千,朦朦胧胧,虚虚实实,奇奇幻幻……

(12)在我的眼里,这就是济南——因了荷塘,雅得别致;也因了荷塘,不惧风雨……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荷花更是光亮亮、鲜嫩嫩的,高高矮矮,肥肥瘦瘦,浓浓淡淡,或停或动,或尖或圆,或半开或怒放……有的牙雕般晶莹,有的白玉般剔透,有的玛瑙般绯红。

(2)荷花在雨中的神态更是各异,如成群的仙女在洗浴,或抿嘴羞涩,或笑脸半藏,或聚首细语……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文章由远及近,多感官描绘了风雨中的荷塘:

(1)视觉:远望绿柳新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觉:近听雨落荷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嗅觉:轻嗅缕缕荷香,飘逸空灵。雨与风,光与影,声与色,互相交错,彼此交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

3.结合全文, 说一说“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荷,在大自然里重塑自己……”,你觉着“我”要把自己重塑成怎样?

4.仔细品读文章开头与结尾,本文除了表达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精神的赞美,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陆地上的淡水污染日益严重,合乎卫生要求的地下含水层已非常少见。人类的淡水用量愈来愈多,因而污染淡水的机会也随之增加。会不会有一天,地球表面的可饮用水会比酒还贵重?海洋曾被认为辽阔无比,拥有不可穷尽的更新能力,可今天它也被污染了。

材料二: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

材料三: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

材料四: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四氯化碳、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1)从上述材料,我们发现地球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请根据材料概括出威胁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至少写出四种)?

(2)针对如今愈演愈烈的各种环境问题,请你提出两条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3)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他们继续爬山。下一个施邛崃山脉,又损失了许多人马。接着他们过美丽的梦笔山、打鼓山,有损失了不少人。最后在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他们进入了四川西北的富饶的毛尔盖地区。同四方面军和松潘苏区会合。他们在这里停下来做长期的休整,对损失作了估计,重整了队伍。

(1)这段文字出自美国作家斯诺的纪实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中的他们是指红军,反映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斯诺拍摄了大量的苏区生活的照片,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例如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节制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节制不是束缚、遏制个性。相反,    懂节制、能节制,    能使个性在社会准则许可的范围内得到正常、健康发展。④“随心所欲,不逾矩是一个懂节制、能节制的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1.2.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4.请给第句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6.请提取第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查看答案

经典诗文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青林翠竹,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_________________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4)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6)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7)_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8)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