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业已 建树 由衷 为富不仁 摧枯拉朽 B....

下列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业已  建树  由衷   为富不仁  摧枯拉朽

B. 酷似  咆哮  匿名   筋疲力尽  殚尽竭虑

C. 教诲  呜呼  吹嘘   重岩叠嶂  藏污纳后

D. 粗造  滞留  禁锢   器宇轩昂  诚皇诚恐

 

A 【解析】 B.殚尽竭虑——殚精竭虑。C.藏污纳后——藏污纳垢。D. 粗造——粗糙,诚皇诚恐——诚惶诚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溃(kuì)退    泄(xiè)气     颁(bān)发   仲(zhōng)裁

B. 巨额(é)      翘(qiào)首   悄(qiāo)然   娴(xián)熟

C. 镌(juān)刻   畸(jī)形     不逊(xùn)    诘(jié)责

D. 佃(diàn)农   慰(wèi)勉    不辍(zhuì)   黝(yǒu)黑

 

查看答案

请以“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下车

尊君在

陈太丘与友

元方入门不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相委              学时习之    B. 下车引  学而时习

C. 对子骂父,是无礼  思而不学    D. 回不改乐  择善者而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

 

查看答案

开在心灵的荞麦花

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

③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自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④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饴铬面吃哈。”

⑤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⑥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⑦我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⑧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⑨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⑩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饴铬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

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那一片带着清香的荞麦花,把坚定的信念深植于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跌入低谷时,要想让曾经荒芜的田地有生机和希望,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把希望的种子植入心田,然后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定的信念,浇开生命的花朵。(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1期)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开在心灵里的荞麦花”含义的理解。

2.认真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把“我”的情感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天气酷热,在地里劳作,“我”心烦意乱     种完荞麦,母亲劝“我”复读,“我”____________      月光之下,看到母亲劳作,“我”②__________      重返校园,实现梦想,“我”③____________

3.品味语言

①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品析加点词语)

②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4.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