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与秋虫为伴 薛 涛 ①假如没有虫子,园子就显得太寂寞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与秋虫为伴

薛 涛

①假如没有虫子,园子就显得太寂寞了。风滑过枝叶的声音,起初是动听的,像流行音乐,听久了就有点腻烦了。虫子的藏身处我永远也找不到,它们悄没声儿地在花草灌木之间飞过来爬过去,不时地制造一点声响,这园子里就隐藏了另外的生机。

②蝉的合唱收场最早。夏天它们累坏了,只要天气晴好,它们在午间的大合唱好像就没有停播过。演出结束以后它们集体消失了,经过那棵紫槐,我仔细寻找它们的踪迹——它们确实已经离开了。

③蟋蟀是独奏演员,演出大概在花草下面进行。秋天的傍晚,坐在花圃旁边细致地听,灵魂随着花草的气息游离出去,世界就被它们无限地简化,栅栏消失,花草不见了,一切景物都虚了、化了……想想,曲子近乎天籁,它们确实与我同在一个纷乱的世界吗?或许它们的隐身处是恰如其分的盲点,便超脱了凡俗。我揣度着曲调传来的方位,轻轻拨开一簇满天星,用手电照来照去,就是找不到那个演员。

④那时演奏近在耳畔,照常进行。它是过于投入其中了,外来的干扰丝毫没有影响它的工作。要么就是我认定的方位谬之千里。这样的话,我的行径在人家看来就非常可爱了。

⑤我听出,曲子里似乎多了一份得意和狡黠。

⑥蚂蚁是沉默的,它们轻快的脚步也给其他声响淹没了。

⑦我蹲在一块方整的菊花圃旁边观看它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有一只正急匆匆地在高大的菊树之间奔跑,一块巨石从天而降拦住去路。它惊呆了,停了片刻。我以为它会绕开走甚至退回去,实际上它很快就开始攀登这块巨石,它花费了很长时间,因为有一段石头的外表光滑如镜,它几次失败。它哪里知道,这不过是花圃旁边有个无聊的巨人跟它开的一个没有恶意的玩笑。它只记得那件着急的事情要办:在花圃的那边发现了一块大大的面包屑,足够五十个家人吃上一天的;或者一个伙伴被滚过的轮子轧伤了,要找帮手来抬它回家养身体……现在这个随意的玩笑却给它带来相当大的麻烦。

⑧要误了人家的大事了!我惶恐了,赶紧把它从光滑的石块上面轻轻捏下来,尽量远地放在它要去的方向,以便让它赶回刚才耽误的路程。它一着陆连头也没抬就飞奔而去了。是的,对于刚才从天而降的艰难和迎刃而解,它实在无法表示什么,是怨怒还是感恩呢?或许,它只当作这段旅程必须攀登的一个险峰吧——没什么,爬过去就是了。

⑨蚂蚁在一棵菊下面一闪,就不见了。不知道前面还有什么在等着它——天敌的窥视、无处不在的陷阱、头顶的大鞋子……它只懂得往前走,根本不去想前面有什么等待它。

⑩我抬起头,下意识寻找蹲在我旁边的巨人。他也许隐藏在西边那片薄云的后面吧?这样想了,精神上便有输给了远去的蚂蚁。它根本不会花心思去想“主宰命运的家伙”究竟在哪里。如果命运的捉弄迟早临头,那么就随便吧,那是别人的事情。

生命与生命,不管是卑微还是高贵,原是可以互相提示的,当它让你看见它的颜色和姿态,或者释放出一缕味道出来,就是暗示你了,你的心思它知道了。

那么就可以互相慰藉了。

1.文章描写了哪些虫子制造了什么样的声响?

2.第⑧段中加点词“捏”换成“抓”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3.文章主要写虫子的声响,为什么第①段要写风滑过枝叶的声音呢?

4.细读第⑥~⑩段,说说蚂蚁的哪些精神品质触动了你,并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1. 蝉的合唱,蟋蟀的独奏,蚂蚁的沉默。 2. 不好。“捏”是用手指夹住,与前文“轻轻”一词连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小心翼翼的样子,从而表现了作者对蚂蚁的呵护、怜爱之情。“抓”字则有用力迅猛之感,没有“捏”这样的表达效果。(意思相近即可) 3. 作者把风滑过枝叶的声音比作流行音乐,听久了就会腻烦,体现了只听一种声音的单调感,为下文写虫子们的不同声响作铺垫,衬托(对比)出虫子们声响的多样性、丰富性。 4. ①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从“蚂蚁是沉默的,它们轻快的脚步也被其他声响淹没了”可以看出它的默默无闻;②目标专一(不瞻前顾后)且责任心强(忠于职守):从“它只记得那件着急的事情要办”或“它一着陆连头也没回就飞奔而去了”可以看出它目标专一且责任心强;③乐观向上(不惧困难、无畏挫折):从“它只把这当作这段旅行必须攀登的一个险峰吧——没什么,爬过去就是了”或“它只懂得往前走在,根本不去想前面有什么等待它”可以看出它乐观向上,不怕困难;④顽强执着(知难而进):从巨石挡路,蚂蚁没有绕走或退回去,而是直面困难,不断尝试可以看出它顽强执着;⑤团结协作:从“在花圃的那边发现了一块大大的面包屑,足够五十个家人吃上一天的;或者一个伙伴被滚过的轮子轧伤了,要找帮手来抬它回家养身体”可以看出它们团结协作。 【解析】 1.考查对文章的梳理概括,解答此题围绕“虫子”“声响”来梳理寻找。第②段,蝉的合唱收场最早。第③段,蟋蟀是独奏演员。第⑥段,蚂蚁是沉默的。 2.考查词语的替换。解题步骤是,先要解释原词的意思,再写出替换词语的意思,替换词语没有原词的表达效果,所以不能替换。“捏”是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与“轻轻”一词连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小心谨慎,表现出作者对蚂蚁的呵护、怜爱。“抓”是用手或爪拿取。有用力迅猛之感,没有“捏”这样的表达效果。 3.考查对比衬托的作用。“风滑过枝叶的声音”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听到的,太普通,太平常。而虫子们的声响,不是经常能听到的,再说文中写了“蝉的合唱,蟋蟀的独奏,蚂蚁的沉默”三种不同的声响,与“风滑过枝叶的声音”的单调枯燥形成对比,衬托出虫子们声响的多样性、丰富性。 4.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仔细阅读⑥-⑨段,找到蚂蚁的表现来分析。如第⑦段,“我以为它会绕开走甚至退回去,实际上它很快就开始攀登这块巨石”写出蚂蚁的不怕困难。“它只记得那件着急的事情要办” 可以看出蚂蚁目标专一且责任心强。第⑨段“蚂蚁在一棵菊下面一闪,就不见了。不知道前面还有什么在等着它——天敌的窥视、无处不在的陷阱、头顶的大鞋子……它只懂得往前走,根本不去想前面有什么等待它。”写出蚂蚁的勇往直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不题。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李东辉

①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的岁月,在母亲的脸上流呀流,流走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流成了道道细密的小河。

②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把无尽的牵挂和愁苦带给了她,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③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可以置人于死命的。当时,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十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她再次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④说起来,我还算给母亲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读过来,没让她失望。那年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一层新棉絮,灯光下,她手中的针线起起落落,点点滴滴的泪水连同那颗慈母心都缝进了那厚厚的棉被里。

⑤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一个新兴城市工作。母亲盼来的不是儿子过年归来的团圆,而是我患病住院的音讯。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我的心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为什么我带给你的总是流不尽的泪?我真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讨债鬼吗?

⑥在以后整整18个月的日子里,病魔与死神将我这个不满24岁的生命当成它们手中的一根扯来扯去的橡皮筋,母亲用她带血的泪水和根根白发陪着我一道和它们较量,最终我竟奇迹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可是它并没有空手而去,带走了我的一双眼睛。

⑦对失明的儿子,已是心碎的母亲,就如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才能不惹我发怒。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找火柴。我深吸一口香烟,许久才伴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吐出浓浓的烟雾。母亲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落在长出新芽的树上沙沙作响,忽觉得脸上痒痒的,用手去摸,是泪。

⑧肆虐的风暴过去了,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几年来我的脚下已有一条路的雏形,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还很狭窄,但那是我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是我活着的见证,这条路上有我的梦,也有母亲的泪。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条船,那么母亲的眼泪就是一条河了。

⑨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        

——选自《时文选粹》

1.通读全文,概括出“我”让母亲“牵挂和愁苦”的四件事。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何含义?

3.按要求品析句子。

(1)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到我的床头,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品析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2)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品析)

4.你觉得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2)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3)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4)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5)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

(6)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8)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螺蚌相语

中渚,有螺蚌相遇岛间。蚌螺曰:“汝之形如鸾之秀,云之孤,纵使卑朴,亦仰德”。螺曰:“然,云何珠玑之宝,天不授我,反授汝耶?”蚌曰:“天授于内,不授于外。启予口,见予心,汝虽外美,其如内何?摩顶放踵,委曲而已。”螺乃大惭,掩面而入水。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②鸾:凤凰。③卑朴:谦卑朴实。④仰德:德行令人敬仰。⑤云何:为什么,为何。⑥珠玑之宝:珍珠宝贝。⑦摩顶放踵:从头到脚。⑧委曲:这里用于形容螺的形状。

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螺蚌/相遇岛间

B. 汝之形/如鸾之秀

C. 云/何珠玑之宝

D. 掩面/而入水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蚌螺曰______________

(2)云之孤______________

(3)亦仰德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汝虽外美,其如内何?

(2)螺乃大惭,掩面而入水。

4.寓言里螺“大惭”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眼泪。

1.对诗中所描写的暮雨中的景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楚江                        海门    浦树

B. 楚江                        海门    散丝

C. 微雨                        海门    浦树

D. 微雨                        海门    散丝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两句写了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 颔颈联写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飞翔,朦胧中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十分滋润。

C. 尾联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 首句直接点明“微雨”,后面主要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等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增强了形象性和表现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