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不题。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李东辉 ①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

阅读下文,完成不题。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李东辉

①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的岁月,在母亲的脸上流呀流,流走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流成了道道细密的小河。

②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把无尽的牵挂和愁苦带给了她,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③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可以置人于死命的。当时,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十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她再次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④说起来,我还算给母亲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读过来,没让她失望。那年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一层新棉絮,灯光下,她手中的针线起起落落,点点滴滴的泪水连同那颗慈母心都缝进了那厚厚的棉被里。

⑤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一个新兴城市工作。母亲盼来的不是儿子过年归来的团圆,而是我患病住院的音讯。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我的心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为什么我带给你的总是流不尽的泪?我真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讨债鬼吗?

⑥在以后整整18个月的日子里,病魔与死神将我这个不满24岁的生命当成它们手中的一根扯来扯去的橡皮筋,母亲用她带血的泪水和根根白发陪着我一道和它们较量,最终我竟奇迹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可是它并没有空手而去,带走了我的一双眼睛。

⑦对失明的儿子,已是心碎的母亲,就如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才能不惹我发怒。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找火柴。我深吸一口香烟,许久才伴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吐出浓浓的烟雾。母亲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落在长出新芽的树上沙沙作响,忽觉得脸上痒痒的,用手去摸,是泪。

⑧肆虐的风暴过去了,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几年来我的脚下已有一条路的雏形,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还很狭窄,但那是我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是我活着的见证,这条路上有我的梦,也有母亲的泪。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条船,那么母亲的眼泪就是一条河了。

⑨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        

——选自《时文选粹》

1.通读全文,概括出“我”让母亲“牵挂和愁苦”的四件事。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何含义?

3.按要求品析句子。

(1)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到我的床头,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品析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2)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品析)

4.你觉得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1. 示例:①我得急性肠炎,母亲夜里冒雨步行十多里,跪求老中医为我治病; ②我考上大学时,母亲连夜给我的棉被添新棉絮; ③我患病住院,母亲赶赴医院照顾我; ④我双目失明,母亲细心照顾我,安慰我好好地活着。 2. 一方面写出母亲的泪水伴随我的成长,我给母亲带来不尽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每当我遭遇挫折﹑磨难,母亲总是坚定地守护我,安慰、鼓励我,给我信心和勇气;表达了我对母亲无尽的感激之情,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3. (1)“踉跄”﹑“扑”﹑“抱”,三个词准确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在获悉孩子病重后焦急、牵挂、心疼的样子,体现了母亲对我深深地爱。 (2)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的生命比作点燃的蜡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为“我”奉献,为“我”愁苦的一生,赞扬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 示例:①我每次患重病,母亲绝不放弃,不被“我”的病灾击垮,可见母亲的执着和坚强。 ②考上大学时,母亲为“我”增添一层新棉絮,连夜为“我”缝制棉被;大学毕业后“我”患重病,母亲鼓励我勇敢地活下去,给“我”生活的信心,可见母亲的慈爱。 ③每次重病,母亲细心照顾,从不要求“我”为她做任何事,可见母亲的无私。 ④失明后,“我想”抽烟,“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忙把烟放到我手上,还找来火柴,可见母亲的细心。 【解析】 1.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我”为陈述的主体。按先后顺序概述出与“母亲”做的几件事情。第③段,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第④段,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一层新棉絮。第⑤段,大学毕业后,我患病住院,母亲赶赴医院照顾“我”。第⑦段,对与失明的我,母亲细心照顾“我”,安慰“我”好好地活着。 2.考查结尾段的含义。结尾段一般要点明中心,抒发情感。“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写出母亲的眼泪伴我成长,为“我”流泪了一生,愁苦了一生。“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母亲伟大无私的爱是“我”遭遇挫折﹑磨难时,坚强度过的动力,是母亲给我安慰,给我信心和勇气;表达了我对母亲无尽的感激之情。 3.考查对词语的赏析。题目已经给出了赏析的角度,①品析词语,就是品味几个动词的表现力。“踉跄”﹑“扑”﹑“抱”,这三动词,写出母亲知道患病后的担心、焦急、心疼,表现母亲我的关心和深深爱。②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品析,“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是比喻中的暗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为“我”的无私奉献,因为“我”而愁苦一生,从而赞美了母爱的伟大无私。 4.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从情节入手,结合人物在文中的言行举止来理解。如,每次患重病,母亲都会细心照顾,从不要求我为她做任何事,看出母亲的无私伟大;从忙把烟放到我手上,还找来火柴,可见母亲的细心。从母亲鼓励“我”勇敢地活下去,给“我”信心和勇气,可见母亲的慈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2)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3)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4)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5)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

(6)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8)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螺蚌相语

中渚,有螺蚌相遇岛间。蚌螺曰:“汝之形如鸾之秀,云之孤,纵使卑朴,亦仰德”。螺曰:“然,云何珠玑之宝,天不授我,反授汝耶?”蚌曰:“天授于内,不授于外。启予口,见予心,汝虽外美,其如内何?摩顶放踵,委曲而已。”螺乃大惭,掩面而入水。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②鸾:凤凰。③卑朴:谦卑朴实。④仰德:德行令人敬仰。⑤云何:为什么,为何。⑥珠玑之宝:珍珠宝贝。⑦摩顶放踵:从头到脚。⑧委曲:这里用于形容螺的形状。

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螺蚌/相遇岛间

B. 汝之形/如鸾之秀

C. 云/何珠玑之宝

D. 掩面/而入水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蚌螺曰______________

(2)云之孤______________

(3)亦仰德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汝虽外美,其如内何?

(2)螺乃大惭,掩面而入水。

4.寓言里螺“大惭”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眼泪。

1.对诗中所描写的暮雨中的景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楚江                        海门    浦树

B. 楚江                        海门    散丝

C. 微雨                        海门    浦树

D. 微雨                        海门    散丝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两句写了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 颔颈联写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飞翔,朦胧中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十分滋润。

C. 尾联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 首句直接点明“微雨”,后面主要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等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增强了形象性和表现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查看答案

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直到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但是直到真的看到动物的泪,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

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到惊愕。

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感情,它们也就没有泪水。

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惊呆了。

A. ④⑤①③②    B. ⑤④③②①

C. ④①⑤②③    D. ⑤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