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发展和生存的物质基础。
B. 在善待大自然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与大自然成为朋友的无限乐趣。
C. 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游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
D. 我原打算介绍小明向小亮借阅《动物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刨根问底,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B. 他的吝啬是出了名的,已经到了不毛之地
C. 现在经济不景气,我劝你安心工作,不要见异思迁了.
D. 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笃志(dú) 决别 人迹罕至(hǎn) 花团锦簇
B. 倜傥(tǎng) 感慨 混水摸鱼(hùn) 由然而生
C. 莅临(lì) 粗犷 畏罪潜逃(qián) 人声鼎沸
D. 分歧(qǐ) 菜畦 怪诞不经(dàn) 大相胫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事,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人生,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
请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 ,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 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 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必先苦其心志
(2)行弗乱其所为
(3)犹割股以啖腹
(4)若耽嗜滋味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管夷吾举于世/皆以美于徐公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时有物外之趣
C. 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 D. 故卿等为朕之耳目/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3.翻译句子。
(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4.(甲)(乙)两文中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阅读《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完成小题。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哩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⑪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
⑫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⑬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
⑭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⑮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有删改)
1.阅读第⑥-⑪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
示例: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
第二次:________时打枣。
第三次:________后打枣。
2.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
3.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
4.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与文中第⑨段的画线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