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秋光里的黄金树》,完成小题。 这里就正是秋天。 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

阅读《秋光里的黄金树》,完成小题。

这里就正是秋天。

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

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

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

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地飘出一股佛家思绪。这思想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磐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本能的回忆和依恋。

荒野是那么寥廓;

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

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

人类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我只是觉得,树在中国北方像流窜深山的小股残匪一样悲惨。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1.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

2.认真阅读文章,用词语概括“秋光里的黄金树”的特点。

3.文中划线句“这一刻就会消失”中的“这一刻”指代什么?为什么会消失?联系全文分析作者此时的情感。

4.本文文尾有一句“对树充满敬意”,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从生命或自然方面写出你的理解。

 

1. 与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傲的人进行对比。表明人类要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豪华慷慨的赠予(或突出天真的孩子和睿智的老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2. 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姿式高雅优美;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 3. “这一刻”指代“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此时,作者既有因黄金树“辉煌”“成熟”的一种自豪,也有因下一刻就会消失的忧伤和遗憾。 4. 示例:树也是有生命的,它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感情表达,我们人类应该把它们当作是有生命的精灵,给予他们应有的呵护、尊重,和他们和睦相处,完美融合。 【解析】 1.考查对对比写法的理解。“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突出天真的孩子和睿智的老人都能“对树充满敬意”,与自然和平相处,从而使之与那些对待落叶态度冷漠而宫傲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不同的态度的对照中显出自己的观点,情感倾向,以凸显“对树充满敬意”即“人类应该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豪华慷慨的赠予”的主题。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文章(1)-(10)段由秋天的表情,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接着写树的成熟完美和作者对树的赞美,在第(10)段总结出秋光里的黄金树的特点:“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 3.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代词指代的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一刻”代指的一般是上文,结合前文内容来理解,指的是前文“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树木的“辉煌”“丰满成熟”固然让人高兴,喜悦,但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树时,为树的衰败没落而忧虑、遗憾。 4.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生命或自然方面写出你的理解。如从保护自然的角度,我们要保护树木,不要肆意砍伐树木,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网络风云瞬息万变,新兴词语也是层出不穷。请说说下列网络流行语所代表的含义。

(1)洪荒之力:

(2)蓝瘦,香菇:

(3)给力:

(4)吃瓜群众:

(活动二)中小学生在作文中经常出现网络热词,这到底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说说你的看法。

(活动三)认真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们的追捧。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帮作业、大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2)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件事,你班准备开展“作业软件使用利弊谈”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理由。

利:

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末明初〕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①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②,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君。②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1)请描绘“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句所呈现出来的画面。

(2)请联系“满船清梦压星河”全句的意境,赏析句中“压”的妙处。

 

查看答案

在下列横线上,规范、工整地填写相应的诗文句子。

(1)_________,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

(2)仍怜故乡水,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

(3)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4)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在《春望》曾用“:__________________形容家书的珍贵。

(6)我国古代士子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忠义情结,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一句“__________________ ”为这种情结增添了新的注解。

(7)杜牧的《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能够独立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由不同的成分构成,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句中“在长期的奋斗中”做状语。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C. 矛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借白杨树讴歌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D.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其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遵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就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規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 ④①③②⑤    B. ④①②⑤③    C. ④②⑤③①    D. ④③①②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