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挥之不去: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对话,心灵会纯净安宁;遨游...

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挥之不去: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对话,心灵会纯净安宁;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与经典神交,思想会丰满深邃;驻足于感人的场景,与美好相拥,性情会豁达阳光……亲友团聚,欢快温馨;书画相伴,闲适舒展;运动竞技,热烈奔放……一帧帧撩拨心弦的画面,让我们沉醉、流连……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 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我坚定不移地向前走,身后有一个男人默默无声地紧随我,鼓励我,支持我。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这个男人就是我的爸爸。 上了初三紧致的快生活扑面而来,在紧张的节奏中,似乎多了点什么。 推开家门,黄昏的灯光渲染了安静祥和的气氛,微弱的电视机发出的声音增添了少许活力,我突然醒悟了什么,一种微妙的感觉在心中蔓延。 “回来了?”浑厚的男中音充斥了整个客厅,身体侧卧在沙发上,透着慵懒之气,细碎的短发,笑得眯成一条缝的小眼睛散发光芒,高挺的鹰钩鼻,小巧的嘴巴弯成完美的弧度。好吧,我承认我们俩长得真的不太像。再加上微微发福的啤酒肚像极了名胜古迹里微憨的弥勒佛。 整日忙于事业的爸爸怎么回来这么早?桌上的糕点和剥好的水果期待我的光临,心里弥漫着一丝暖意。这感觉就像正午的太阳暖洋洋照在了身上。 “快吃点东西再去睡觉吧。”慈爱的眼光照在我身上。此刻,我真希望时间就此定格。 我一直抱怨父亲对我的漠不关心,埋怨父亲终日忙碌的事业。殊不知,他对我的爱早已浸透在了生活的缝隙里。他浓重的爱只是悄悄抒发,无一丝声响。而可恶的我只是麻木地向前奔跑,一味向前奔跑,从不回头看看我背后默默付出的他。 所罗门说:“智慧之子使父亲快乐”,我亲爱的父亲啊,我愿当那智慧之子,让你感受子之爱,让您感受到温暖,路还很长,我定会坚定不移地向前奔跑。我有信心,我有勇气,因为我知道,他在我背后一直默默地鼓励我,支持我。 感谢你爸爸! 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命题作文。作文题目“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其实是一个倒装句,按一般逻辑应为“我流连这样的画面”,前者突出了“这样的画面”,所以审题时,要注意此文应以记叙为主,抒情议论为辅。其次,“这样的画面”可以写“我”成长过程中,对“我”人生产生影响的画面,也可以写父母对“我”平平淡淡、若有若无却从不间断的关爱之情等画面。还有师生情、同学情、社会上陌生人的关爱之情等画面。“流连”的意思是不愿意舍弃或离开,有依依惜别之意。所以,这篇文章,必须要有感而发,有情可抒。要求语言有文采,形象生动,凝练含蓄,感情色彩浓厚,能描绘出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生活画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雕花烟斗

冯骥才

(1)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2)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3)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正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4)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5)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6)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7)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8)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9)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10)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11)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12)“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1.依据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梳理。

花房邂逅,感受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下列句子

(1)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2)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3.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概括

4.小说一开头描写凤尾菊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别总踩着别人脚步走路

陈凌

①散发传统文化气息的故宫日历、印有个性话语的折扇、以“御花园彩石甬路”为主题的五彩耳钉……近来故宫博物院及其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一时间,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在朋友圈晒一晒来自故宫的礼物,成为风尚。

②在晒景、晒娃、晒自拍居多的朋友圈,百年文物缘何走红?“既富有时代气息,有意思;也饱含历史厚重感,有韵味。古典基础上的点滴创新,铸就了故宫文创产品活着的灵魂。”一位网友的评价,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倘若原封不动地把日历、折扇搬到市场,即便有人青睐,恐怕也很难引一时风骚。相反,不管是与互联网联姻,还是接地气的创意,正是在渠道和内容上的更进一步,才让这些高大上的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③其实,文化最忌炒冷饭,最讲求创新创造。从写就一篇翰墨短文,到熔铸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无不需要贯注创新之魂。清代画家郑板桥自幼爱好书法,勤学苦练,临摹各家字帖,可总觉得自己进步不大,为此深感苦恼。他的妻子一语点破:“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猛然醒悟。此后,他力求创新,开创出了“板桥体”。“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一味固守,千篇一律,只会让文化丧失活力;善于推陈出新,呼吸现代新鲜的氧气,才能不断让文化绽放新芽,枝繁叶茂。

④反观当下,一些文化现象仍值得我们反思。比如,有的书籍,毫无创见不说,内容还东拼西凑,被人戏谑为“垃圾书”;有的综艺节目,千篇一律地从国外引入相似模式,结果水土不服,观众不买账;还有的电影,奉行“拿来主义”,剧情场景总是“借鉴”他人作品,屡陷抄袭漩涡,等等。正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言:“老是那样四平八稳,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虽是天天在弄那些玩意,却到老没有进步……一稳就定,一定就一成不变,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从这个意义而言,故宫文物的走红,既是一种警醒,更是一种启示。

⑤“只见汪洋就以为没有大陆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很多时候,我们慨叹无法抵达新的彼岸,究其缘由,与其说是因为文化创新思绪干涸,倒不如说是因为对自身挖掘得不够透彻。《南史》曾载,宋文帝时有一位名为陆澄的学士,好学博览,行、坐、食手不释卷,时称“硕学”,可其晚年想撰写一部《宋书》,却始终不成。原因在于,他是读了很多书,却一知半解。时人王俭戏称:“陆公,书橱也。”囫囵吞枣,难免思绪短路;甘做“书橱”,何谈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⑥“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文化创新这条新路上,或许有绊脚的石头,或许有拦路的枯枝,但不管怎样,一番披荆斩棘之后,我们必将发现一个更丰富、更精彩的世界。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30日第4版,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开头引用故宫文物走红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请简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释:①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

②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1)首句中的“复”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下阕中“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与赏析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明年,改知河南,命未下而寝疾矣。提举崇福宫,以疾表求致仕曰:“臣本无宿疾,医者用术乖方,妄投汤剂,率任情意,差之指下,祸延四支。一身之微,固无足恤,奈九族之托何!”盖以身疾谕朝政也

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①,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

(注)革: 通“亟”,病情危急

1.选出与“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扶苏以数谏故    D. 盖以身疾谕朝政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程戡以宣徽使的身份任延州通判。吕诲认为宣徽使位高权重,不是程戡应当担任的。

B. 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所言大都是别人难以言说的内容。

C. 虽然已身患疾病,但是吕诲仍然上表要求继续为官,认为自己没有旧病,是医生医治不得当才导致祸延四肢。

D. 吕诲病重后司马光前去探望,吕诲本已瞑目,听到哭声强睁眼睛勉励司马光要为国事而努力。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诲其过

②兖国公主其夫  

提举崇福宫  

④更有以见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②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查看答案

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何涛道:“不瞒押司说,是贵县东溪村晁保正为首。更有六名从贼,不识姓名,烦乞用心。”A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他如今犯了弥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心内自慌,……A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更待甚么!” 

①选文中A是《水浒传》中哪位人物?选文表现了该人物什么性格特征?

A是指____,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

②请概括出该选文的故事情节,这一情节又为后面发生的哪个故事情节埋好伏笔?

选文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伏笔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