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 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 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自今, 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 这么美丽的文字, 这么伤感的情怀, 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③④⑤②    B. ③⑤①②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⑤①③④②

 

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排列句子顺序。不妨先从第④选项入手。第④项“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中“文字”、“情怀”两词肯定是呼应上面含有诗文的②⑤两项。在②⑤两个选项中,第②选项中“亦有”二字说明②项较⑤项又进了一步,据此可排定⑤②④。第①项“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中“诗文”二字,说明下面和①句相承的是含有诗文的⑤②,故①应放在⑤②④之前。正因为“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所以才会“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因此③应放在①的前面。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排出这道题的序号是③①⑤②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水浒传》塑造了108位梁山好汉的群体英雄事迹。

B. 救死扶伤是医生责无旁贷的天职。

C.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憎水玻璃,为戴眼镜的人解除了苦恼。

D. 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厂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严禁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劣质产品出厂

B. 你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C. 我钦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D.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查看答案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闲熟          首(qiào)      芳草萋萋(qī)     举提笔(zhù)

B. 制(è)     督战              摧枯拉朽           藻交横(xìng)

C. 狼籍          簌(shù)       坦荡如底           藏污纳垢

D. 热(zhì)   无消息(yǎo)   息敛声(píng)   油光可签

 

查看答案

请以“冬天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暗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扫描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原在省城一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点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师傅。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一番自家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

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到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1.请根据文章内容,将故事情节发展过程和石丁的心理变化情况补充完整。

(1)拿到卷轴,______;(2)______,分外愤怒;(3)______,分外惊愕;(4)得知实情,羞愧万分。

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划线语句。

(1)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扫描着画的每个细部。(结合句中加点词分析)

(2)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分析)

3.胡笛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概括说明。

4.你能说出题目“暗记”有几个方面的意思吗?作者取这样一个题目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