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沙漠·河流·胡杨 赵红继 沙漠里有种树,叫胡杨。据考,它...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沙漠·河流·胡杨

赵红继

沙漠里有种树,叫胡杨。据考,它是沙漠里唯一的乔木。

有人把胡杨誉为沙漠之魂,细想,不无道理。但胡杨能够成为沙漠之魂,要仰仗河流对它的庇护。

沙漠里有不少河流,正是这些河流赋予了大漠戈壁以生命和灵动,若没了这些河流,沙漠就成了一片死寂的沙海,自然,胡杨这个魂也可能随风飘散了。

人们常说,河流的家在大海。是的,海洋是河流最终的归宿。然而,沙漠河流却是例外。

从某种意义上讲,沙漠河流是悲哀的,她们一生下来便寻找着回家的路,倔强地向前奔腾着,遗憾的是,浩瀚而干渴的沙漠未能让一条河流走出它的边界,条条奔腾的沙漠河流均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大漠深处,或者成为当地人称之为“海子”的湖泊,或者变为一片泛着白花花盐碱的沼泽。

不是沙漠河流没有翻越大漠的力量,而是沙漠需要河流,用广袤和博大挽留了河流。沙漠需要河流,胡杨更需要河流,河流善解沙漠之意,也善解胡杨之意,做出了伟大的妥协和牺牲,便滞了脚步,温婉栖息在黄沙的怀抱,把沙漠当成了家,当成了最后的归宿。

胡杨之所以被誉为沙漠的魂魄,是因为胡杨具有“三个千年”特质,即“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本不想再重复此类赞美之词,但觉得真正要揭示胡杨高贵品质,还真撇不开这“三个千年”。

胡杨的精神的确令人敬重。前不久我去额济纳拜访了胡杨。那天我伫立在胡杨林里,炙热的太阳光照耀在胡杨树上,放眼一望,一树一树的金黄,一片一片的金光,一团一团的火焰,让人热血沸腾。劲风掠过,千万叶片飒飒作响,在天高地阔的大漠之上,胡杨仿佛在对历史倾诉、在对未来歌唱。胡杨的长相不委婉也不修长,不纤秀也不婀娜,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沧桑。A她的树干沧桑,树皮沧桑,树干上倒挂着浓密的老人胡须般的根须沧桑,她枝条沧桑,甚至连叶片也透着沧桑。沧桑即是胡杨的美,没了沧桑便不是胡杨。

胡杨不媚俗,也不哗众取宠。她生长在大漠戈壁深处,甚至人迹罕至之地。有人欣赏也罢,无人疼爱也罢,春天来了,我发芽;夏天到了,我茂盛长叶;至深秋,一以贯之把叶子染黄,然后变红。胡杨特神奇,能一夜之间把自己由墨绿变金黄,为色彩单调的大漠戈壁装点一道艳丽的风景。

胡杨的生存条件是所有树木中最恶劣。B她甚至每时每刻都在挑战生命的极限,又在每时每刻都在挑战生命极限中创造生命奇迹。沙漠里没有水,为了能够找到潮湿的泥沙,成年胡杨树的根须能够钻进一百多米深的沙土里,精神是何等顽强啊!酷暑,沙漠表层热浪灼人,温度高达六七十度;严冬,凛冽的寒风里,西北高原气温又低至零下四五十度,毅力又是何等的坚韧啊。沙漠里的水盐份重,即便有少许积水,边缘也都铺盖着厚厚的白花花盐碱,这是其它任何树种都无法忍受的。

然而,无论胡杨具有多么耐旱的品格与坚毅的精神,她毕竟也是生命,生命离不开水,离开水胡杨也会死亡。自然,沙漠河流就成了沙漠中胡杨树赖以生存的天然保护神。

塔里木河,祖国第一大内陆河,巍峨的喀拉昆仑和天山的冰川积雪是它的源头。它拥有数千条支流,流经2100多公里,但它流进罗布泊无人区,便无力前行,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了塔里木河的终结地。还有黑河,这条800余公里长的沙漠河流,与塔里木河一样,它走到哪儿,胡杨就长到哪儿,河流的走向,就是胡杨林带的走向。河流断了,在沙漠中消失了,胡杨也断了,胡杨林也消失了。河流为胡杨提供生命需要的墒情,胡杨为河流挡风阻沙,二者相依相偎,相依相存,相呵相护。

后来,我常想,人们把梅竹松称为岁寒三友,沙漠、河流、胡杨不也是西北高原的三友吗?

(注释)墒情:shāng,田地里土壤的湿度。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文概述“河流”在“沙漠、胡杨”二者之间的重要作用。

2.“有人把胡杨誉为沙漠之魂,细想不无道理”,请结合全文文意,把“胡杨誉为沙漠之魂”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出三点。

3.从修辞角度品析文中画线A句的妙处。

4.文中画线B句中“生命奇迹”的含义是什么?

5.在作者笔下,沙漠胡杨始终坚守在沙漠阵地,胡杨的“坚守”让你想到了什么?请你参考下面示例,也仿写一句话。

示例:胡杨的坚守让我想到了中华大地上那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如中流砥柱,撑起了祖国的建设事业。

 

1. 河流赋予了大漠戈壁以生命和灵动,是沙漠中胡杨树赖以生存的天然保护神 2. (1)胡杨具有“三个千年”的特质 (2)胡杨的精神的确令人敬重 (3)胡杨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3. (1)运用反复的修辞手,连续用五个“沧桑”突出了胡杨的“沧桑”的特。点。(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胡杨的根须比作“倒挂着浓密的老人胡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胡杨“沧桑”的特点。 4. 为生存,成年胡杨的根须能够钻进一百多米深的沙土里去找潮湿的泥,能够抵御高达六七十度的酷,抗击零下四五十度的严寒,能够在盐分很重的水的环境下生存。 5. 胡杨的不屈让我想到了人民子弟兵,他们如钢铁一般,默默坚守在最艰苦最重要的岗位上,保卫着我们的祖国。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结合“胡杨能够成为沙漠之魂,要仰仗河流对它的庇护”“沙漠里有不少河流,正是这些河流赋予了大漠戈壁以生命和灵动,若没了这些河流,沙漠就成了一片死寂的沙海,自然,胡杨这个魂也可能随风飘散了”“沙漠需要河流,胡杨更需要河流”这些语句概括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梳理文章的内容和概括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是,筛选并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文章中7~11段中的“胡杨之所以被誉为沙漠的魂魄,是因为胡杨具有‘三个千年’”特质,即‘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胡杨的精神的确令人敬重”‘胡杨不媚俗,也不哗众取宠’“胡杨具有多么耐旱的品格与坚毅的精神”这些语句来概括作答。 3.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她的树干沧桑,树皮沧桑,树干上倒挂着浓密的老人胡须般的根须沧桑,她枝条沧桑,甚至连叶片也透着沧桑”,将胡杨的根须比作“倒挂着浓密的老人胡须”,并连续用五个“沧桑”写其干、枝、叶、皮,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胡杨的“沧桑”的特点,语言生动形象。据此理解作答。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可结合本段中的“为了能够找到潮湿的泥沙,成年胡杨树的根须能够钻进一百多米深的沙土里,精神是何等顽强啊!酷暑,沙漠表层热浪灼人,温度高达六七十度;严冬,凛冽的寒风里,西北高原气温又低至零下四五十度,毅力又是何等的坚韧啊。沙漠里的水盐份重,即便有少许积水,边缘也都铺盖着厚厚的白花花盐碱,这是其它任何树种都无法忍受的”这些语句概括作答。重点围绕着胡杨的顽强生命力来分析作答。 5.试题分析: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解答时,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格调;然后要研究例句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③看清要求定主题。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本题仿写时可抓住胡杨的不屈、顽强、坚忍等品格,联想到具有相同品质的人。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来完成仿写。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峡 中 西 望 重 峰 掩 映 最 高 一 峰 当 其 后

3.本文与《三峡》两文的水有什么共同特点?

 

查看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潮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蝴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郦道元)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虽乘御风         (2)素绿潭       (3)晴初霜         (4)林寒涧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和夏天的水有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秒处在于“直”和“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认为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孟子)二章)

(2)__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李清照 《渔家傲》)

(4)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婉转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由此你想到了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哪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1)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________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2)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选段,回答问题。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   )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器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这一段所写的是哪种昆虫的生活?

谈谈你对此段的阅读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