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①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①蒋捷,生卒年不详。这首词是词人于南宋消亡之初,漂流太湖一带,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起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首句点出了“春愁”这个主题,“一片”形容词人愁闷连绵不断,“待酒烧”是急欲排解愁绪。

B. 下片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思归的急切,“洗客袍”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

C. “流光容易把人抛”感叹时光流逝之快。

D. 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只为了突出“春愁”倦游思归之愁的内涵。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摇”字颇具动态感,刻画出乘船主人公的动荡漂泊之感;“招”字,意为招徕顾客,透露出词人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

B.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用当地两个特色景点和凄清悲凉的气氛对愁绪进行了渲染。

C.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来具体表现时光流逝之快。“红”“绿”二字活用为动词,化静为动。

D.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词人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此处为实写。

 

1. D 2. D 【解析】 1.D 并不是“只为了突出‘春愁’倦游思归之愁的内涵”错。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思归的情绪。应该说抒发的情感很丰富。所以“只为了”错。 2.D“此处为实写”错。既然是“词人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那么就不是实写,而是虚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

A. 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吃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农民都说:“看见这样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D. 银杏树的落叶不正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马路的尽头,被洗刷得一片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 ⑤③①②④    B. ③①⑤④②    C. ⑤①④②    D. ③②①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正如灵魂的高低决定着人的水平一样,主题的深远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水平

B. 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C. 通过中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和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看到了发展新事业的商机。

D. 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当运动才能增加人体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入六月份,温度的持续升高,天气真是炙手可热

B. 张教授是著名的民间收藏家,他深谙艺术,附庸风雅,搜集了大量的名人字画,部分藏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C. 当地时间1月28日凌晨在美国滨州的一处洗车场发生耸人听闻的枪击事件,造成5人死亡。

D. 这些画里的虾之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

 

查看答案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zhóu)  阔绰  孜孜不倦(zī)    走投无路

B. 桥(zhàn)  恣睢  叱风云(chà)   前仆后继

C. 养(huàn)  颛顼  白过隙(jū)    与日剧增

D. (jū)    斡旋  不容发(jiān)  鸠占鹊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