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不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大道之______

(2)选贤______

(3)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

(4)屋舍俨然______

(5)如外人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反映在大同社会中就是“______”和“__________”。

4.比较《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两者对理想社会看法的异同?

 

1. (1)实行 (2)通“举”,选拔 (3)因此 (4)整齐的样子 (5)全,都 2. (1)对于财货,人们的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3. 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4. 相同点: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反映的社会都是大同化,理想化,和谐化。不同点:《桃花源记》中追求的是像桃花源一般的没有苛刻的税收,官兵的欺压的安逸的社会,逃避现实,比较消极;《大道之行也》对着大同社会一种美好的构想,是相对积极的态度。 【解析】 甲文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大家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仅仅把自己的父母亲当作自己的父母亲去奉养;不仅仅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让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要及时地婚配。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仍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自己私藏;人们憎恨在集体劳动中不肯尽全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乙文译文: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挨着的)就是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刚开始洞里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面的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行”,实行;“俨然”,整齐的样子。 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藏”私藏。;“交通”,交错相通。 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和“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分析得出: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4.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不同点:结合“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分析:陶渊明是一位隐士,他追求的是像桃花源一般的没有苛刻的税收,没有官兵欺压的安逸社会,但他比较消极;“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分析则是对着大同社会一种美好的构想,是相对积极的态度。同:《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是《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的艺术再现指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大数据时代来临

①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重夺奥运金牌,时隔12年,再次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幕后功臣之一便是大数据分析团队。这次女排夺冠毫无疑问使得大数据分析走向了前台。

②自2012年,大数据(big 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

③大数据到底有多大?一组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告诉我们,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相当于美国两年的纸质信件数量)……截止到2012年,数据量已经从TB(1024GB=1TB)级别跃升到PB(1024TB=1PB)、EB(1024PB=1EB)乃至ZB(1024EB=1ZB)级别。

④大数据包括了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⑤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但价值密度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

⑥相对于传统的数据挖掘,大数据处理速度快,对时效性要求高。里约奥运会,每局比赛结束,女排的大数据分析师袁灵犀带领的分析团队都第一时间把打印出来的技术统计拿给女排队的两位教练,郎平和安家杰。而他们需要凭借着对每一名队员及对手球员的扣球路线、扣球区域概率、助攻区位、调整攻区位等的分析结果,及时做出最有利于取胜的战略决策。

⑦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⑧华尔街“德温特资本市场”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霍廷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利用电脑程序分析全球3.4亿微博账户的留言,进而判断民众情绪,再以“1”到“50”进行打分。根据打分结果,霍廷再决定如何处理手中数以百万美元计的股票。霍廷的判断原则很简单:如果所有人似乎都高兴,那就买入;如果大家的焦虑情绪上升,那就抛售。这一招收效显著——当年第一季度,霍廷的公司获得了近7%的收益率。

⑨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的数据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们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潜力。

1.试第①段在文中起有什么作用。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大数据的四大特点。

3.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面句子中,“近”字为何不能删去?

霍廷的公司获得了近7%的收益率。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衣橱

①母亲不让别人动她的衣橱。

②那一次,我接她去我家,弟弟把汽车都发动好了,却迟迟不见母亲出来。我等得心急,就跑进屋催促,只见母亲正埋头在衣橱里找什么。“我想穿上你在北京给我买的那件毛衣。”母亲说。我要动手帮她找,母亲不让,担心我会给她翻乱了。我这才发现,衣橱里的东西都摆放得很有条理。母亲指着衣橱解释说:你给我买的衣服在这边,那边两摞,是你大姐和二姐的。在我的惊诧中,母亲慢慢换好衣服,又对着大镜子照了照,才满意地朝外走去。

③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毅然独自拉起了家庭的大车,车上载着我们兄妹七人。最苦的那十几年,母亲从未穿过新衣,却把我们收拾得干净整洁。我10岁那年冬天,冻伤了脚。为了赶在大年初一让我有新棉鞋穿,母亲三十晚上还在忙碌。那幅画面至今还历历在目:15瓦的灯泡下,严重贫血的母亲坐在马扎上,握着锥子和线上鞋底,弓着腰、低着头,鼻尖上沁满细密的汗珠……但第二天清晨,母亲已经精心收拾好自己,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身上的旧衣服洁净平整,在院里庄重地燃响新年的第一串鞭炮

④母亲爱我们,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要像她一样,从小就要坚强美丽,自信勇敢,不被任何困难压倒。

⑤那一年,排行最小的弟弟也考上了警官学校,至此,我们兄妹七人中有四个考上了大学。母亲终于不再改我们的旧衣穿。

⑥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的日子里,我们不顾母亲说浪费,不断给母亲买东西,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回报她的养育之恩。许多时候,我们都忘了自己曾给她买过什么,但她却记得一清二楚。冬天来了,她会对前去看望的我撩起裤脚说:“你买的袜子,还很暖和,真的很厚实啊!”二姐去了,她会挽起袖口,对二姐说:“你买的这件保暖内衣,现在还很合身。”大姐来了,母亲会拿出鸭绒袄,对大姐说:“你选的这个样式,今年还很时兴呢!”

⑦衣橱里的那三摞衣服,是母亲的宝贝,去哪个女儿家,就穿哪个女儿送她的衣服。她说,这都是孩子们的一片心,穿在身上,才能知道孩子们的好,记着孩子们都是多么懂事。于是,每一次,当母亲衣着光鲜地站在我家门口的时候,我就知道,母亲是报答我们来了。可是,作为儿女,我们给予含辛茹苦母亲的,真的是太少太少了啊!

⑧一想起这些,泪水就盈满我的眼眶。

  (作者:伊沫;有删改)

1.母亲为什么不让别人动她的衣橱?

2.母亲用哪些行动告诉子女“要坚强美丽,自信勇敢”?

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饱含的情感。

①在院里庄重地燃响新年的第一串鞭炮。

②这件保暖内衣,现在还很合身。

4.如果把结尾的“泪水就盈满我的眼眶”换成“我的眼眶就盈满泪水”有什么不好?

5.文中子女的行为给你带来了哪些“孝敬”方面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某班的《防溺水倡议书》,完成下面任务。

(1)在横线处补上一句引言,以说明制定此倡议书目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倡议书在格式上有两处错误,请给出修改意见。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条倡议画线处语句重复啰嗦,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倡议否定不当,可以删去“________”一词。

(4)文博准备周末参加防溺水宣传活动,妈妈认为活动耽误学习,且防溺水宣传是学校和大人的事。如果你是文博,你准备怎样和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 ____________》,鲁迅在散文 《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__________。   

(2)作家____写的《骆驼祥子》一书中,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不可wéi背的原则,否则,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今天的一些人就视尊严为敝履,执拗于强权,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缘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高贵者绝不空有健全的躯壳,他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安老怀少,给人以温暖,他的自尊也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蝼蚁?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wéi_______背     执_______    躯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安老怀少”在文中的意思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