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衣橱
①母亲不让别人动她的衣橱。
②那一次,我接她去我家,弟弟把汽车都发动好了,却迟迟不见母亲出来。我等得心急,就跑进屋催促,只见母亲正埋头在衣橱里找什么。“我想穿上你在北京给我买的那件毛衣。”母亲说。我要动手帮她找,母亲不让,担心我会给她翻乱了。我这才发现,衣橱里的东西都摆放得很有条理。母亲指着衣橱解释说:你给我买的衣服在这边,那边两摞,是你大姐和二姐的。在我的惊诧中,母亲慢慢换好衣服,又对着大镜子照了照,才满意地朝外走去。
③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毅然独自拉起了家庭的大车,车上载着我们兄妹七人。最苦的那十几年,母亲从未穿过新衣,却把我们收拾得干净整洁。我10岁那年冬天,冻伤了脚。为了赶在大年初一让我有新棉鞋穿,母亲三十晚上还在忙碌。那幅画面至今还历历在目:15瓦的灯泡下,严重贫血的母亲坐在马扎上,握着锥子和线上鞋底,弓着腰、低着头,鼻尖上沁满细密的汗珠……但第二天清晨,母亲已经精心收拾好自己,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身上的旧衣服洁净平整,在院里庄重地燃响新年的第一串鞭炮。
④母亲爱我们,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要像她一样,从小就要坚强美丽,自信勇敢,不被任何困难压倒。
⑤那一年,排行最小的弟弟也考上了警官学校,至此,我们兄妹七人中有四个考上了大学。母亲终于不再改我们的旧衣穿。
⑥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的日子里,我们不顾母亲说浪费,不断给母亲买东西,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回报她的养育之恩。许多时候,我们都忘了自己曾给她买过什么,但她却记得一清二楚。冬天来了,她会对前去看望的我撩起裤脚说:“你买的袜子,还很暖和,真的很厚实啊!”二姐去了,她会挽起袖口,对二姐说:“你买的这件保暖内衣,现在还很合身。”大姐来了,母亲会拿出鸭绒袄,对大姐说:“你选的这个样式,今年还很时兴呢!”
⑦衣橱里的那三摞衣服,是母亲的宝贝,去哪个女儿家,就穿哪个女儿送她的衣服。她说,这都是孩子们的一片心,穿在身上,才能知道孩子们的好,记着孩子们都是多么懂事。于是,每一次,当母亲衣着光鲜地站在我家门口的时候,我就知道,母亲是报答我们来了。可是,作为儿女,我们给予含辛茹苦母亲的,真的是太少太少了啊!
⑧一想起这些,泪水就盈满我的眼眶。
(作者:伊沫;有删改)
1.母亲为什么不让别人动她的衣橱?
2.母亲用哪些行动告诉子女“要坚强美丽,自信勇敢”?
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饱含的情感。
①在院里庄重地燃响新年的第一串鞭炮。
②这件保暖内衣,现在还很合身。
4.如果把结尾的“泪水就盈满我的眼眶”换成“我的眼眶就盈满泪水”有什么不好?
5.文中子女的行为给你带来了哪些“孝敬”方面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阅读下面某班的《防溺水倡议书》,完成下面任务。
(1)在横线处补上一句引言,以说明制定此倡议书目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倡议书在格式上有两处错误,请给出修改意见。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条倡议画线处语句重复啰嗦,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倡议否定不当,可以删去“________”一词。
(4)文博准备周末参加防溺水宣传活动,妈妈认为活动耽误学习,且防溺水宣传是学校和大人的事。如果你是文博,你准备怎样和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 ____________》,鲁迅在散文 《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__________。
(2)作家____写的《骆驼祥子》一书中,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不可wéi背的原则,否则,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今天的一些人就视尊严为敝履,执拗于强权,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缘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高贵者绝不空有健全的躯壳,他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安老怀少,给人以温暖,他的自尊也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蝼蚁?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wéi(_______)背 执拗(_______) 躯壳(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安老怀少”在文中的意思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最后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_____。(《长歌行》)
②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③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⑤ 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⑥________________,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
⑦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⑧ 出于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2)默写杜甫《春望》的颔联和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A)这话还没说完,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莲蓬篓儿似的棉袄,襟上肘上已都露了棉花。脸似乎有许多日子没洗过,看不出肉色,只有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惨白的头发在一顶破小帽下杂乱的髭髭着,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一进来,摸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扎挣着说了句:“沏一壶。”
(B)打着那么个小东西,他低着头,弯着背,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地慢慢地蹭。大家立定,他也许还走;大家已走,他也许多站一会儿;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他更永远不看前后的距离停匀不停匀,左右的队列整齐不整齐,他走他的,低着头像做着个梦,又像思索着点高深的道理。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你他妈的看齐!”他似乎也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地向四外看一下。没管打锣的说什么,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1.(A)选文写的是谁?他的遭遇对祥子有什么影响?
2.为了能活得更体面,更舒服些,祥子甚至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做事。在(B)选文之前出了一件大事。他出卖了谁?为什么要出卖他?被出卖人的结局如何?
3.结合选文和原著,谈谈(A)选文前和(B)选文中的祥子有何不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