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
①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概念,通常是指那些影响长存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指标、基石的意义。其实,这些作品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印痕,切合他们的总体心理需求——因为只有读书人才能掌控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经过一段不太长的岁月,很多文学作品依赖众多读书人的齐心合力,仍能顽强地保值增值,一次次重返书架。
②读书人各种各样,不同读书人有着不同的文学标尺,但不管他们之间差别多大,既然都读书,都在书里泡,就如同一群棋友对棋艺还是会形成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读书人对“经典”也会有相近的认识。这样,有些作品的“经典性”也许跨不出政治的边界,有些作品的“经典性”只在特定区域有效;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红楼梦》之类就不一样了。这些读书人所共有的爱恨情仇,能引起更广泛和更持久的共鸣,成为兴奋的更大公约教。
③这印证了一种说法:凡经典都是建构之物,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常常取决于什么人,为了什么,凭借什么来上下其手。
④在这里,较小的公约数常常离不开政治、区域等方面的特定推力,而较大的公约数则有赖于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
⑤不过,这并非事实的全部。地摊上那些花哨的畅销读物能不能成为经典?那么多抓人眼球的文字,明明挠到了很多人的痒痒肉,不胫而走,呼风唤雨,为什么就很难碰上“经典化”的好运气?甚至捞不到一个较小的公约数?可见,建构并非无条件的,无法由知识精英们来随心所欲。在罗兰·巴特笔下,葡萄酒是法兰西人建构出来的一种文化图腾,不一定天经地义。这也许没错。但法兰西人再任性,再有能耐,也没法把阴沟水建构成至尊国宝。这里的区别在于:与阴沟水不同,葡萄酒具备了基础条件,具备了候补图腾的可能性,在营养、感、气味、色泽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价值。这就是事买的另一半真相:思想与艺术终究是硬道理。
⑥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不变文亦不变。只要人还没有变成机器人,只要这个最大的“天(自然)”还没变,那么人类较为广泛和持久的价值共约,就会构成经典化的隐秘门槛,把泡沫逐渐淘汰。托尔斯泰作为一个“思想大户”,乔伊斯作为一个“艺术大户”,就这样跨入了门槛。相比之下,大仲马、张恨水一类超级写手,再热闹也还是偏轻偏小,在大指标上不给力,就可能过不了经典化的门槛。
⑦不难看出,经典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却是一种有界限的分布函数。换句话说,“建构”是知识精英们做的加法;而淘汰和遗忘则取决于天下人心,是更多人在更久岁月里操作的减法,一种力度更大的减法。
⑧前者有偶然性,后者有必然性。换句话说,前者是运之所成,靠机缘;后者则是命之所限,靠实力和品质。
(原文韩少功,有改动)
1.下列对“经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经典通常指那些具有典范、指标、基石意义的作品,经典也是一个弹性概念。
B. 经典往往由知识精英们创作而成,经典作品身上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思想痕迹。
C. 读书人掌控着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所以经典的确定往往与他们有关。
D. 经典切合读书人的总体心理需求,所以他们齐心合力,使经典的价值历久不衰。
2.下列对“经典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经典化”的过程有赖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读书人对文学作品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
B. “经典化”往往离不开某些方面的特定推力,更离不开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
C. “经典化”往往经由特定的人,基于特定的目的,凭借特定的方式来建构。
D. “经典化”的结果最终取决于天下人心对精英们的“建构”的淘汰和遗忘程度。
3.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说《西游记》能成为经典的原因。(至少说出两个)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知足者/不足为外人道也
B. 颜回对曰/铺毡对坐
C. 回之意/醉翁之意
D. 是丘之得也/是马也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回 来 家 贫 居 卑 胡 不 仕 乎?
3.选文中的颜回有什么好品质?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阅十余岁(________)
(2)不亦颠乎(________)
(3)啮沙为坎穴(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请用一句话介绍广东省地形的主要特点。(25字以内)
广东省北部是由南岭为主构成的山地地区,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东部、西部皆以丘陵为主。南部多为平原地区,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阳江一带和海丰——潮阳一带分布较多。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复方甘草合剂是止咳中成药,它的主要成分是甘草八角茴香油,甘油,浓氨溶液等配制而成的。(去掉“配制而成的)
B. 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今年11月国内油价迎来2014年12月以来最大单次降幅,油价至少下调0.5%左右。(“左右”去掉)
C. 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两个女主人公七月与安生尽管天各一方,但纯真美好的友情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两人的心中。(把“无时无刻不”改为“时时刻刻都”)
D. 对《爱迪生救妈妈》等选文出现的一些争议,人教社表示,在编写新教材过程中,编写组对选文严格把握标准,听取广泛意见,分专题审查。(把“广泛”移到“听取”前)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她推脱嗓子坏了,怎么也不肯参加这次英语演讲比赛。
B. 我们要提高电信安全意识,因为每天接到的让人不厌其烦的骚扰电话,有不少是以诈骗为目的的。
C. 狂风骤起,深蓝色的海面卷起阵阵巨浪,滔滔不绝地涌向岸边。
D. 流言虽未可轻信,但毕竟空穴来风,总是事出有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