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4)《爱莲说》中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

(5)把陆游的《游山西村》默写完整。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荡胸生曾云 (2)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3)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4)濯清涟而不妖 (5)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解析】 (1)(2)(3)(5)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下句即可,要注意“澹”“竦”“肱”“箫”“冠”“拄”等字的书写;(4)属理解型默写题。此类题,要求根据语境联想诗文名句,其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容易出的错误有:对相应诗文缺乏理解;对相应诗文记忆不准确;没有注意相关细节。本题书写中要注意“濯”“涟”等字的正确写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吃亏是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学校某班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200字左右)

[材料一 ] 在央视播出的首期《中国诗词大会》上,来自四川的无臂小伙彭超过五关斩六将,成为首住擂主。彭超幼年失去双臂,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学会用脚穿衣、写字、上网等。他什出数信于常人的努力,考上了四川大学。自初中起,彭超就喜欢读古诗词,不如意时就读读诗,用充满豪情的诗篇来鼓励自己。彭超最喜欢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格外豪迈,这种豪迈能带给人力量。”彭超表示,未来的人生,要“诗意地生活”,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材料二]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己已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已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做人须“勇改”

凌焕新

①清代袁枚写过《续诗品▪勇改》一文,认为诗歌有弊病,就当勇于改正,“知一重非,进一重境”。其实,做人如同作文,人生亦须“勇改”。

②有人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白居易的诗歌脍炙人口,其遗稿“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人生在世,不可能“一气呵成”,“一字不改”。追求完美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但正如哲人所言:“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因此,一个“改”字十分可贵。“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吾日三省吾“过”,有利于减少谬误,校准人生的航向。

③春秋时的晏子德才无双,被司马迁称赞为“不辱使命,雄辨四方”。晏子曾把自己喻为一根弯弯曲曲又有无数疙瘩的木头,想成为有用的器具,就必须用斧子劈、刀子削、刨子刨、锯子锯。此言不仅说明“人非圣贤”,更道出了改过之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做人如果看不到自身的“脏、乱、差、丑”,或虽看到但不肯“劈、削、刨、锯”,显然难以成就大器、彰显卓越。

④老舍写文章有一个窍门,就是写完之后不断念给别人听“再念、再念、再念”。也有知名作家介绍写作经验说:“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旁观,冷静地修改。”像这样借力于他人的做法,同样不失为人生改过之灵方。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请别人帮助审视自我,也许更能把自己看个通透。打磨钻石用的是另一颗钻石,人生的修为一样离不开他人的敲打。当年晏子决意辞退三年不给他挑毛病的幕僚,相比之下,如今有的人对帮自己指出不足的人不谢反恨、恩将仇报,实在糊涂至极。

⑤勇于改正的前提,在于坦承错误。其实,一些人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对自身问题遮遮掩掩,往往源于爱面子。对此,陈云曾提出过“论事不论脸”的原则。他告诫犯错误的同志“不克好汉”,怕丢脸就一定会丢脸,不怕丢脸反倒可能不丢脸。那些翻船落马、身败名裂者,有几人不是因为文过饰非,从而一错再错、小错酿大错,最终把自己逼得无路可走?其产党人没有个人的私利,更应当讲真理不讲面子,像陈云所说,“在两个人谈话中”“在小组会上”“在大一点的会上”“在千万人面前”,都可以承认错误。

⑥做人应“勇改”,但不能妄改。袁校曾说,自己的诗“改好者固多,改坏者定复不少”。奋进人生路,也面临“改坏”的风险。做人应当谨记崇德向善,跟着蜜蜂去寻找花朵,切忌比下比烂,被苍蝇、蚊子引向污浊。叶圣陶讲过,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字一句都不肯随便。做人尤其是从政,应当知畏知戒,守身如玉,一言一行都“不肯随便”。

⑦如此,唯有像作文那样“改、改、改”",人生才能不断地“知一重非,进一重境”。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8月28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2.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3.请说说文章第⑥自然段的作用。

4.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②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照相的故事

许震

回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姑姑的一双儿女都会照相,一个在陈集公社开照相馆,一个在高集公社开门市。那时候,能开照相馆的可不是等闲之辈。相片在当时是个稀罕物,能照个全家福的绝对是小康人家。

表哥表姐到我家走亲戚的时候,常常带着照相机,借看望我父母的机会,顺便给姥娘门上的亲朋好友照个相。红布一蒙,黑里透红,站好别动,一分钟就成。表哥表姐把自己的头盖在红布里,调好照相机,然后再把头从红布里抽出来,右手扬起,左手握住气棒一类的东西,说道:“往这里看!靠左一点,向右一点,收住下巴,抬抬头,笑一笑!”随着“滋”的一声响,人像定格,照片就照好了。

我家不算大的院子仿佛成了集市,村里的男男女女常常在这个时候到我家串门,有照相的,有看照相的,有赠茶水、嗑瓜子的,也有不少借机相亲的。我父母拿出瓜子、糖果和茶水招待他们,他们喝着茶水,嗑着瓜子,聊着天,有说有笑。母亲从里帘屋内进进出出,一会儿去端糖果,一会儿去倒茶水。平时脾气暴躁的父亲见谁几乎都要打招呼,给人家敬烟,让人家进屋喝茶水或者嗑瓜子,跟人家说中午或者晚上别走了,有现成的肴盅,坐下来一些喝酒。这些来的村人,有的摆摆手,说一声。“大爷爷,您快去忙吧,我们照个相就走!”

家里所有供村人享用的糖果和瓜子,包括烟酒,都是平时我父母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他们自己不吃不喝,也不让我们这些儿女吃喝。母亲私下对父亲说:“你和孩子对这些烟呀酒呀糖果瓜子呀,连个牙印都没有沾过,省了一年的东西都让这些串门的和外甥外甥女吃了,我心疼得很呀!”父亲却说:“咱家四五个跟牛犊子一样的男孩子眼看着一个个长起来了,有人能进咱家的门就是咱家的福气。”

能给儿子个个讨上媳妇,是我父母最大的心愿。可在1979年,我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老人家至死也没有看到儿子个个找到媳妇,更没有与后来都有老婆孩子的儿子们照上一张全家福。

因为对照相有着神圣和美好的记忆,我军校一毕业,就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款傻瓜相机。拿到相机,我如获至宝,轻易不示人,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从箱子里翻出来,一遍又一遍地把玩。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后来,认识妻子后,我才买了第一盒胶卷,正式把这款傻瓜相机挎在肩上,记录起我的生活。它几乎成了我外出时形影不离的朋友,在“咔嚓咔嚓”声中,记录了妻子与我从相识、相知到相恋,再到结婚生子的一个个美妙的瞬间。

在这款相机拍摄的所有照片中,有一张照片令我印象最深刻,它是拍摄于山东聊城环城湖上的一张生活照。

1998年的春夏之交,一个难得的好天气。这个上午,妻子没有班,我向单位领导请了假,带上两岁的儿子和七旬的母亲去环城湖上过周末。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我在船头划船,母亲和儿子坐在船中,妻子在船尾注视着他们。船在我的操纵下,时而急驶,时而缓游。母亲的面容慈祥,儿子的样子可爱,妻子挽起长长的秀发,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下船时,妻子立在一旁,母亲探着头、拉着儿子的手正要离船,得空的我连忙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在我看来,照片上的船仿佛是我和妻子组成的小家,母亲照看着我的儿子,而我经常漂泊在船的外面,生活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

自此之后,或许受了我的影响,妻子也爱上照相这一行,从我那台傻瓜相机开始,到2006年的数码相机,再到后来的手机相机,妻子走到哪里拍到哪里,生活在哪里拍到哪里。2018年3月,我与妻子认识二十五周年的那天,我帮她换了一台内存128GB的华为手机。妻子高兴地说:“这么大的内存够我用两年了!”

世事沧桑,时代变迁,照相的故事,见证着不同的时代,记录着不同的人生,诉说着人们对美好生活永远的向往和追求。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8月27日,有删改)

1.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照相的故事”?

2.从描写的角度,贯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平时脾气暴躁的父亲见谁几乎都要打招呼,给人家敬烟,让人家进屋喝茶水或者嗑瓜子,跟人家说中午或者晚上别走了,有现成的肴盅,坐下来一些喝酒。

(2)母亲的面容慈祥,儿子的样子可爱,妻子挽起长长的秀发,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有什么好处?

4.“我”的父母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3)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5)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7)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