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项是( ) A. 即使处于间不容发的境地,我们也不能...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项是(  )

A. 即使处于间不容发的境地,我们也不能慌乱,要学会从容面对。

B. 不学无术的他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后,买了不少书画,竟也学会了附庸风雅

C. 警察一时疏忽,错抓了罪犯的弟弟,以致出现李代桃僵的情形。

D. 这次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成绩虽然不错但与最好的班级比较,就相得益彰了。

 

D 【解析】 D项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使用语境明显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宿(xiù)    延席      箪食壶(jiǎng)    形销骨立

B. (yì)     濡养      彬有礼(bīn)      鸠占鹊巢

C. 养(juàn)   拜谒      不人事(xǐng)     骄揉造作

D. 言(zhēn)   聒燥      顿开茅(sāi)      面面厮觑

 

查看答案

下列是关于汉字的语序排列题,请你选出排列最恰当一项(  )

汉字,你是中年文化的载体。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谈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狐女、机智勇敢的屠户,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

④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

A. ①②④③    B. ④①③②    C. ④③②①    D. ③②④①

 

查看答案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有一种对联是利用汉字的谐音入联,达到生动有趣的效果。下列句子是一座塔上对联的上联,内含三位人物:孔明(诸葛亮),江围(姜维),旅步(吕布),请你对出下联,也要有三位三国人物名。

上联: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下联:

 

查看答案

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相关题目。

汉字书写和我们密切相关,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市规定,户外广告禁用“谐音成语”,类似“与食(时)俱进”等不规范的谐音成语将禁止出现在北京户外广告中。凡使用编造的谐音成语等不规范用语用字作为企业或广告名称者,有关部门将一律不予登记或备案。北京市有关部门将联手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从企业名称登记、广告宣传审批、交通指示牌、公交线路站牌等方面,排查并消除用语用字不规范现象。

(材料二)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精神,各省市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中小学写字教学指导意见。2008年,海南省教育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写字教学的指导意见》的具体内容是:小学阶段安排“天天练”,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安排10分钟的写字课,中、高年级可将钢笔字、毛笔字交替安排;初中阶段写字课以毛笔字为主,保证每周写字训练时间不少于1课时,并且每隔1天在下午安排15分钟的写作时间。

(1)请任选其中一则材料,概括其主要信息。(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主要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蓑  衣

张  炜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往一边看了看,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

达子蹲下来,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小格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

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

①小格的心里一热。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

达子笑了笑,走开了。

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田野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也跑回家了。

她回到田里来时,披了一件蓑衣。这件蓑衣很旧了,可是还能遮雨。别人都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那雨衣有蓝的,红的,还有淡黄的,迷茫的雨雾里望去,多么好看呵。邻地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军用雨衣。

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头就能看见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结。她在心里恨起自己来:怎么就穿了它来!可是她心里明明知道: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伞……

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

他看到千万条雨丝洒向她的蓑衣,蓑衣的毛儿拄着,在雨丝中轻轻弹动着。有时小格站起来,那球成一团的蓑衣立刻放展开来,似一件漂亮的草做的披风。蓑衣毛儿又多又规整,都朝一个方向斜着……她在田埂上走着,像个穿着斗篷的将军,挺拔而潇洒。她禁不住喊了一声:

“小格——!”

小格重新蹲下去,像是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达子好像看到了她那被蓑衣遮住一边的脸庞变得通红通红,就像石榴花的颜色。

天暗下来,雨也变得小多了。田野里的人们开始收工了。

小格将草叶捆到一起,提起来往回走去。田头小路上的人很多,各种雨衣摩擦着,发出声音。人们高声地谈笑着,议论庄稼,也议论人。小格默默地往前走去,一次也没有回头。

可是有几个老头子谈论起她的蓑衣了:“蓑衣这东西好!我过去夜里看秋、雨天排涝,都穿蓑衣!蓑衣比塑料雨衣可好,它又能遮雨又能当草荐子铺,穿到身上人也暖和。”“哎哎,一时一兴,自从兴了塑料雨衣这洋玩艺儿,蓑衣你贵贱也买不着了……蓑衣好!蓑衣好!”

第二天早晨,小格很早就来到了自己的田里。

②这片土地变得漂亮了,耕过、耙过,就像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一样——达子的头发倒变得蓬乱了,正在他的地上忙着。

小格知道这是达子的小拖拉机耕的。她问:”达子,你一夜都守在这地里吗?”

“一夜刚好耕完。”

“啊……达子!”

小格想:这土地要让我一个人用锨翻,不知要多少天呢!她心里感激达子,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她很想说:雇拖拉机的钱两家一起拿吧!但她就是说不出口。她怕达子笑话她小气。达子有钱呢一一雇拖拉机这点钱,在他来说可算不了一回事。

她在靠近他的地边上做着活儿。

达子忙了一会儿,伸着懒腰走过来。她注意地瞥了瞥他的鞋子:老鹰上沾了稀泥。他说:“趁着土湿,今天就把种播上吧……嘿嘿!明天地里就没活儿了,真棒!”

小格问:“没活了再做什么?”

“驾上我的轻骑!”

小格不作声了。

“你做什么?”

“我……”小格轻轻咳了一声,“不做什么。”

“你编蓑衣吧!”

小格恼恨地看了他一眼。

达子的脸有些红,微皱着眉头说:“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真的!你没听老人们说到处买不到蓑衣吗?你编吧,会赚钱的,芦青河湾那儿一片一片蓑衣草……”

“哼,鬼主意……”小格将身子转向一边。

达子失望地看了她一眼,接着嘴角挂上了一丝笑容:“你不懂——‘信息’……明白了吗?明年我准备好好研究一下‘信息’……”

小格笑了。

夜晚,月亮很早就升起来了。小格在里屋坐了一会儿,听到院子里有露水滴落的声音,就走了出来。

大地朦朦胧胧,一片白色。她觉得心上不知怎么热乎乎的,很想往远处走一走……走着走着,她的脚步急了起来;再后来她听到河水的声音了。

她来到芦青河湾了。

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

“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

1.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2.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分析达子形象的特点。

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1)请依据画线①处的文字,简要分析小格的心理活动。

(2)画线②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4.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