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送方希则序 欧阳修 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

送方希则序

欧阳修

庄子以绅笏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感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乎!

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奇。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装具舟,泛然东下。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浅见寡闻者道也。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说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祖离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举进士不利,命乎奇    数:屡次

B. 予说言之哉            假:假装、冒充

C. 后数日,装具舟          赍:携带

D. 操觚率然,辞不意        逮:及、达到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君子轻去就,随舒卷,富贵不可诱。

(2)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

3.作者在文中对方希则流露出哪些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

 

1. B 2. (1)因此君子把担任或不担任官职看得很轻,像云卷云舒般随心自由,不被富贵所诱惑。(2)凭借希则的资质才能却幽居匿迹被埋没,难道不是上天将要让他显扬却一定(先)让他收敛 3. (1)对其坦然旷达的胸怀的赞美;(2)对他日后定有佳绩的勉励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B.“岂假予说言之哉”中的“假”是“借”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难道还用借我详细来说吗?据此,答案为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是以(因此)、轻(轻视)诱(诱惑)”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以(凭借)、郁堙(被埋没)、岂(难道)”几个词是赋分点。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概括作答。“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对方希则才华的钦佩;“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对方希则修养的赞扬;“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对方希则遭遇的同情;“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对方希则重情重谊的称道;“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说言之哉”,对方希则大器晚成的期待。据此,可归纳整理为:对方希则坦然旷达的胸怀的赞美;对他日后定有佳绩的勉励。据此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放 慵

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中哪个字用得好?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任选一题作文

(1)以《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人们常说,正人先正己。正己,是深刻的自我反省,是严格的自我约束,是勇敢的自我改正……正己能完善人格,提升修养。正己,对个人和团体都很重要。

请以“             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2)如果选择第2个,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3)要有真情实感。(4)不抄袭,不套作。(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和人名。(6)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3.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1)请补充下面的诗句(三选二,如全默写,按前两句判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

____________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请默写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上阙或者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下阙,并写出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出使

B. 故不意也             错:同“措”

C. 天下缟素               缟素:这里指“白色的丧服”

D. 秦王色挠               色挠:神色变得沮丧,挠,指“屈服”

2.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许寡人         喜洋洋者也

B. 中有足乐者           不物喜,不以己悲

C. 勤且艰若此         布衣怒,亦免冠徒跣

D.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挺剑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并守护它,即使方圆千里也不敢交换,难道才价值方圆五百里吗?

B.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译文: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从宫殿上扑下来。

C.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D.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文: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首先,面对秦王的无理要求,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B. 在这场斗争中,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劲敌,不辱使命。

C. 全文主要从人物对话、神态、心理等方面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对秦王先恭维,后委婉拒绝。唐雎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唐雎和秦王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是刺杀秦王。秦王是前倨后恭,威胁恐吓,着眼点是进攻国家。于此,人物形象鲜明地立在读者面前。

D. 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神态的变化,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只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狡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上占的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