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匿名电话 我刚上班就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山洼乡旮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匿名电话

我刚上班就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山洼乡旮旯村教学点老师石仁经常躺着上课,电话反复打到县长办公室,还把他躺着上课的图片传得网上满天飞,影响恶劣。县长批示:立即查处!

我们马上成立调查组,火速赶往山洼乡旮旯村。

旮旯村教学点,窝在老山洼里,偏僻闭塞,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山外。

徒步攀爬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旮旯村,我们浑身汗湿透了。

在旮旯村的田地里,我看到一群人正在干活,便笑吟吟地走近一位正在锄草的老农,问:“您好!老人家,请问石仁老师经常躺着上课吗?”

老农拄着锄头,上下打量我一下,疑惑地问:“你们是不是县里下来调查石仁的?”

我点了点头。老农一下子来了精神,气呼呼地说:“嗯,嗯,是经常躺着上课,不信你自己去看……你们上面干吗不管?哼!太不像话,还不赶紧把他调走!”

这时干活的人都围了过来,一位中年妇女说:“……哎哟哟,这个石仁啦,躺着上课就躺着吧,还让我们送吃送喝,像个大爷!把他调走,调得越远越好,眼不见心不烦……”

“我们乡村都不愿要石大爷!马上滚走,最好滚到县城去!”一个青年人挤进来大声嚷嚷。

“对,对,最好滚到县城去!”一群人马上跟着附和。没想到石仁在村里人缘这么差,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教学点,趴在窗口朝里望,果然看见黑板边凉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脸色铁青的老教师,颤颤抖抖地举着教鞭,吃力地指着墙上的生字卡片,有气无力地读着。一条旧被子裹着下半身。

教室不大,只有十几个小学生。我气呼呼地跨进门,随同的人员指着我对石仁说:“这是教育局纪委的张书记,快站起来!”石仁动了动,还是没起来。

“你有病吗?!”我厉声质问石仁。

石仁摇了摇头,嘴唇抖了抖,似乎想说话,但最终没有说出来。

“孩子们,你们老师是不是经常躺着上课?”我掏出纸和笔,转身面对小学生和蔼地问,准备记录。小学生齐声回答:“是的,一直躺着。”

这时教学点门口,除了悄悄跟随的那群干活的,又涌来了不少村民围观。

“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我瞥了一眼门窗外围观的村民,瞪着石仁严厉地问。

石仁抓了抓头,没作声也没起来。真是山高皇帝远,无法无天!天底下竟有这样上课的,我气不打一处来。一把揭开盖住石仁下半身的旧被子,露出上了石膏,缠着厚厚绷带的双腿。

我禁不住“啊”了一声:“这双腿?……”我盯着石仁问。石仁还是一言不发,泪悄然滑落。

“救学生时跌下山崖摔折的……”好几个村民抢着回答。“啊,怎么会是这样!……现在好些吗?”我缓过神来,轻轻捏了捏石仁的腿柔声问。

“你们到现在还不知道?真是官老爷!……”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冷嘲热讽。

我的脸上火辣辣的,我为我刚才的想法感到脸红。

“我们全体村民,强烈要求把石仁老师调走!”村民不约而同地说。

“为什么?是不是他教得不好?”“哼!我们村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研究生,哪个不是石老师带出来的?!”我更加不明白了:“那你们为什么要撵他走呢?”

“石老师家住镇上,师范毕业主动要求分到这里,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是我们村的大恩人啦!……近几年身体不好,经常犯晕,现在救人又成这样,也没人理睬,我们实在不忍心他在这里受一辈子罪啊!”

“那你们为什么希望他调到县城呢?”

“因为他的女儿嫁到县城,我们希望苦了那么多年的恩人,晚年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享受更好的生活!”

“可是,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打举报电话呢?还打到县长办公室?”我好奇地问。

“哼,反映多少次,每次都是‘石沉大海’!不这样做,你们谁会把眼睛落在像石老师那样的老实人身上!”

1.根据小说内容把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故事情节

初到旮旯村调查

__________

__________

“我”的心情

__________

气愤

__________

 

 

2.请你结合全文,谈谈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3.“哼!”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请你结合语境说说几次的含意有何不同。

“哼!太不像话,还不赶紧把他调走!”“哼!我们村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研究生,哪个不是石老师带出来的?!”“哼,反映多少次,每次都是‘石沉大海’!不这样做,你们谁会把眼睛落在像石老师那样的老实人身上!”

4.这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1. ①沉重②看到石仁躺着上课③村民告知详情④惭愧(羞愧) 2. 写出了石仁老师所在的教学点偏远、难走;间接写出了旮旯村的教育不受上级重视的客观原因(旮旯村群众反映情况不受重视的客观原因);侧面表现了石仁老师扎根山区二十多年的不易;为群众采用非常手段反应情况做铺垫(为下文石仁救学生跌下山崖摔折腿做铺垫)。 3. 第一次“哼!”表面上表达对石仁的不满,实际上是想引起政府官员对石仁的关注;第二次“哼!”表达对官员误解石仁老师的强烈不满,强调石仁老师对山村教育的贡献之大;第三次“哼”表达对官僚作风(官员做法)的强烈不满。 4. ①设置悬念。本文在开头设置“举报老师”的悬念,然后层层铺垫,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结尾道出实情,解开悬念,让人恍然大悟;②欲扬先抑(对比)。前文用大量的篇幅展现石仁老师的人缘差、不称职,与后文“我”发现石老师其实是个关爱学生、默默奉献的好老师形成对比,使情节起伏多变。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文章开头写“我”初到旮旯村调查时,听到是的村人的“差评”,心情是很沉重的。可结合“没想到石仁在村里人缘这么差,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教学点”语句进行概括;在教学点看到石仁躺着上课,从“我气呼呼地跨进门”“厉声质问石仁”等语句,可以看出:“我”对石仁躺着上课一事是气愤的;当村民告知老师的真实情况(或了解了实际情况),“我”是“惭愧”的,可从“我的脸上火辣辣的,我为我刚才的想法感到脸红”理解出来。据此填写作答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和上下文来综合分析。文章画线句子先是通过环境描写的手法,写出了石仁老师所在的教学点偏远难走,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从侧面表现了石仁老师扎根山区20多年的不易。另一方面,间接写出了旮旯村群众反映情况,不受重视的客观原因。同时也为群众采取非常手段来反映情况做铺垫。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突出了石仁老师的优秀品质。据此整理作答。 3.试题分析: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解题时要解释词语本义,结合文章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指出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答题格式:“××”一词原指……,在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第一次“哼!”是通过老农之口表达的,表面上看是对石仁的不满,实际上是想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引起政府官员对石仁的关注;第二次“哼!”是写村民们对官员误解石仁老师的强烈不满,突出了石仁老师对山村教育的贡献;第三次“哼”是在文章的最后,通过这个“哼!”,表达了村民对上面官员“不过问”基层人员的做法感到强烈不满。据此理解作答。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时,要结合全文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概括。结合全文内容可知,文章大致分成三个情节:收到举报去调查;村民对石仁差评;“我”得知真实情况。文章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前文用大量的篇幅展示石仁老师的人缘差、不称职,与后文“我”发现石仁老师是关爱学生,默默奉献的好老师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文章的情节起伏多变。文章还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开头先是设置“老师被举报”的悬念,结尾道出实情(老师爱护学生,无私奉献),解开悬念,升华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可以综合以上三点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拥有太多的“工匠精神”。“百工圣祖”鲁班,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技术的极致,这是发明家的工匠精神;贾岛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①__________;王羲之“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是墨客的工匠精神。②而今,__________。当下,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在很多时候遮蔽了人们对精神价值特别是超越性价值的追求。正是这种“工匠精神”的缺失,导致在国内很多人对“中国制造”敬而远之继而盲目崇拜进口,在国际上我们的很多技术领域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所以说,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工匠精神”更是时代的呼唤,是“中国制造”实现华丽转身的灵魂所在。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文学作品中许多精彩的故事情节都来源于人物与其生活环境的冲突:人物的自我抗争意识与环境的束缚相对抗,往往会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请从《水浒传》中选一个人物,结合作品,简述与人物有关的反映其具有抗争意识的一个典型情节。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

(1)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

(2)____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

(3)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

(4)__________,爱上层楼。

(5)《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既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作者自己高远的志向,成为传诵千古名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寒噤  笑嘻嘻  郑重奇事  置之不理

B. 杜蛎  萤火虫  莫名其妙  狼狈不堪

C. 潮汛  芦苇丛  默默无闻  迟疑不决

D. 恣睢  厚障壁  胡说八道  与日具增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根    食/细慢咽    一千丈/大大落

B. 桥/别    阴/人不倦    仓皇逃/蹿房越脊

C. 笑/骗    逗/起帘子    文不值/庭抗礼

D. 杂/悲    门/衣衫褛    斯底里/尽所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