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加点的字。
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⑵意与日去
⑶未若柳絮因风起
⑷不亦说乎
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面对光阴的飞速流逝,我们可以借用孔子当年在河岸的感慨:“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来表达。
(4)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____,一个有道德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5)“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论语>十二章》中提到的孔子的富贵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谋而合。
(6)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形象地描绘出边塞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题目
生活中感动总是不期而至。我们感动于白求恩同志对技术要求精益求精,始终保持着极端的热忱;感动于植树的牧羊人靠自己强大的yì 力把荒漠变成了绿洲;感动于莫顿·亨特在那个zhuó 热的七月天,于畏惧中获得的成就感;感动于诸葛亮对儿子关于修身养德的zhūn zhūn 教诲。收藏这些感动,让我们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1)加点字忱的正确读音是(_______)
A:chén B:zhěn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字词
①yì___________ ② zhuó_________ ③ zhūn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一颗心。礼让他人,需要宽容之心;面对挫折,需要坚强之心;战胜懦弱,需要勇敢之心;回报父母,需要感恩之心......
请以“我有一颗 的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请不要 照搬别人的文章。
[三]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或异二者之为 (____)
(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_____)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_____)
(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
(5)醒能述以文者 (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进亦忧,退亦忧。
(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3.(甲)选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乙)选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选文的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坚守自我比什么都重要
韩青
①我很认同伍尔夫的一个观点:坚守自我比什么都重要。假设,一个人什么都有了,名、利、权,啥也不缺,可就是没了自己,这样的人就算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妖魔鬼怪中往往有他的嘴脸。《圣经》有云:一个人要是失去了自我,即使拥有了全世界,又有什么意义呢?诚如斯言,没有什么比坚守自我更重要了。
②要坚守自我,必须有足够的定力。《景德传灯录》中记载了有关道树禅师的一件事。当年,道树禅师在寿州三峰山上修建了一座茅草屋住了下来,可是,没想到山上经常有野人出没,野人衣着破烂,言语诡异,甚是吓人。他的弟子们见了,对此深感疑惑。这样过了很多年,野人居然不见了,弟子们都感到好奇。禅师解释说:“野人用各种伎俩来迷惑人,只要老僧我对其不见不闻,他们就奈何不了我。他们的伎俩总有用完的一天。我的“不见不闻’只要坚持下去,那就是无穷无尽的啊!”那些没有坚守住自我的人,要是有此定力,就没有坚守不住的。
③一个人要想有如此定力,就必须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知晓自已适合做什么。著名作家王鼎钧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的诗“很有特色”,用的“都是诗家的语言”,我的一些文友看见后就对我说,你赶紧写诗吧!你看看,大文豪对你的诗歌都作出这样高的评价,这说明你的诗歌写得很好。而我却没有写诗歌,因为这些年,我最喜欢写散文、随笔,诗歌几乎不再写了,这一点我很清楚。正如作家汪曾祺所言:“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或者如姜白石所说“世间小儿女”。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们,用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现他们。这结果就淡。但是‘你不能改变我’,我就是这样,谁也不能下命令叫我照另外一种样子去写。”如果汪先生没有这个认识而去写了别的文体或内容,那么他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和名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深,他的定力就有多深,成绩就会有多好。
④显然,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很重要,而把力定在什么上更重要。选项有两个:一个是真、善、美,一个是假、恶、丑。当然,我们必须选择前者。台湾诗人纪弦就曾把自已的人格形象定在“一棵树”上,他在诗中写道:“我也许开一些特别香的,白白的、小小的花,结几个红红的果子,那是吃了可以延年益寿的。但是我是不繁殖的,不繁殖的,我是一种例外。我也许徐徐地长高,比现在高些,和一般树差不多,不是一棵侏儒般矮小的树,也不是一棵参天的古木。我将永远不被移植到伊甸园里去,因为我是一棵上帝所不喜欢的树。”显然,他把力定在了这上面:为自己活着,不受制于他人和世俗,无视命运的捉弄,不求上帝的照顾,只愿活得我行我素、平凡、简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守一个正确的、自在的甚至洒脱的自我。
⑤可是,坚守自我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往往会遇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丢了自我。这就像一条溪流一样,如果断流,那么遥远的大海只能成为虚幻的梦。
⑥是的,只要自我在,远方就在,诗意就在,种种美好就在。这就像草木,只要它们的根在,蓬勃就在,生机就在,春天就在。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坚守自我。
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④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守一个正确的、自在的甚至洒脱的自我”中的“这样”具体指什么?
5.通过阅读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