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

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面对光阴的飞速流逝,我们可以借用孔子当年在河岸的感慨:“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来表达。

(4)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____,一个有道德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5)“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论语>十二章》中提到的孔子的富贵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谋而合。

(6)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形象地描绘出边塞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⑴遥怜故园菊 ⑵归雁洛阳边 ⑶ 逝者如斯夫 ⑷一个纯粹的人 ⑸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6)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7)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雁”“粹”“夕”“涯”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题目

生活中感动总是不期而至。我们感动于白求恩同志对技术要求精益求精,始终保持着极端的热;感动于植树的牧羊人靠自己强大的yì  力把荒漠变成了绿洲;感动于莫顿·亨特在那个zhuó  热的七月天,于畏惧中获得的成就感;感动于诸葛亮对儿子关于修身养德的zhūn zhūn  教诲。收藏这些感动,让我们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1)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是_______

A:chén      B:zhěn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字词

①yì___________      ② zhuó_________      ③ zhūn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一颗心。礼让他人,需要宽容之心;面对挫折,需要坚强之心;战胜懦弱,需要勇敢之心;回报父母,需要感恩之心......

请以“我有一颗           的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请不要 照搬别人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三]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异二者之为   ____ 

(2)不物喜,不以已悲    _____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_____

(4)游人而禽鸟乐也  _____

(5)醒能以文者 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进亦忧,退亦忧。

(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3.(甲)选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乙)选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选文的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坚守自我比什么都重要

韩青

①我很认同伍尔夫的一个观点:坚守自我比什么都重要。假设,一个人什么都有了,名、利、权,啥也不缺,可就是没了自己,这样的人就算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妖魔鬼怪中往往有他的嘴脸。《圣经》有云:一个人要是失去了自我,即使拥有了全世界,又有什么意义呢?诚如斯言,没有什么比坚守自我更重要了。

②要坚守自我,必须有足够的定力。《景德传灯录》中记载了有关道树禅师的一件事。当年,道树禅师在寿州三峰山上修建了一座茅草屋住了下来,可是,没想到山上经常有野人出没,野人衣着破烂,言语诡异,甚是吓人。他的弟子们见了,对此深感疑惑。这样过了很多年,野人居然不见了,弟子们都感到好奇。禅师解释说:“野人用各种伎俩来迷惑人,只要老僧我对其不见不闻,他们就奈何不了我。他们的伎俩总有用完的一天。我的“不见不闻’只要坚持下去,那就是无穷无尽的啊!”那些没有坚守住自我的人,要是有此定力,就没有坚守不住的。

③一个人要想有如此定力,就必须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知晓自已适合做什么。著名作家王鼎钧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的诗“很有特色”,用的“都是诗家的语言”,我的一些文友看见后就对我说,你赶紧写诗吧!你看看,大文豪对你的诗歌都作出这样高的评价,这说明你的诗歌写得很好。而我却没有写诗歌,因为这些年,我最喜欢写散文、随笔,诗歌几乎不再写了,这一点我很清楚。正如作家汪曾祺所言:“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或者如姜白石所说“世间小儿女”。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们,用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现他们。这结果就淡。但是‘你不能改变我’,我就是这样,谁也不能下命令叫我照另外一种样子去写。”如果汪先生没有这个认识而去写了别的文体或内容,那么他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和名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深,他的定力就有多深,成绩就会有多好。

④显然,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很重要,而把力定在什么上更重要。选项有两个:一个是真、善、美,一个是假、恶、丑。当然,我们必须选择前者。台湾诗人纪弦就曾把自已的人格形象定在“一棵树”上,他在诗中写道:“我也许开一些特别香的,白白的、小小的花,结几个红红的果子,那是吃了可以延年益寿的。但是我是不繁殖的,不繁殖的,我是一种例外。我也许徐徐地长高,比现在高些,和一般树差不多,不是一棵侏儒般矮小的树,也不是一棵参天的古木。我将永远不被移植到伊甸园里去,因为我是一棵上帝所不喜欢的树。”显然,他把力定在了这上面:为自己活着,不受制于他人和世俗,无视命运的捉弄,不求上帝的照顾,只愿活得我行我素、平凡、简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守一个正确的、自在的甚至洒脱的自我。

⑤可是,坚守自我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往往会遇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丢了自我。这就像一条溪流一样,如果断流,那么遥远的大海只能成为虚幻的梦。

⑥是的,只要自我在,远方就在,诗意就在,种种美好就在。这就像草木,只要它们的根在,蓬勃就在,生机就在,春天就在。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坚守自我。

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④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守一个正确的、自在的甚至洒脱的自我”中的“这样”具体指什么?

5.通过阅读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  大樟树下的小报亭

陈喜联

①从菜场出来,听到有人喊我。原来是大樟树下小报亭里的老太太她正笑眯眯地向我招手:”儿子过两天就要来接我了,跟你道个别。”她双手交叉着伏在窗口的搁板上.搁板上照例整整齐齐地排着一摞一摞的报纸;窗口下瑞系着根皮筋,报纸都被固定在皮筋底下,窗口上端牵着的细铁丝上则夹着新到的杂志。

②我一惊:”你走了还回来吗?这报亭怎么办?”十多年了,我经常来她这儿买报纸和杂志,

③“不回来了。儿子说我年纪大了。”大约是看我一脸惊愕,她赶紧又说。”报亭还在的。我盘给别人了,他答应我还会卖报纸的。”

④回家的路上,我有点伤感。转念又想,十多年前,老太太还满头黑发,如今已经白发苍苍,背也驼了,儿子接过去照顾,真是再好不过的了。

⑤果然,几天以后,报亭换了主人,新主人是个男的,50岁左右。他在报亭上挂了好几个招牌:配钥匙、清洗油烟机、维修小电器......细铁丝上挂了些车锁、钥匙、灯管等,十来本杂志被挤到了一个小角落里。搁板上摆着旧电饭煲和旧微波炉,报纸被移了地方——男人在报亭外摆了张小桌,用几把链条锁压着报纸。报纸旁有个白铁皮的小匣子,小匣子的盖子上有个小口——男人总是忙着在报亭旁敲敲打打,卖报纸的钱就由买报纸的人塞到小匣子里。每次听见硬币”啪嗒”一声落进匣子里,我就会怀念老太太,怀念她伸出洁净的手接过钱、再细心地取一份报纸轻轻折好递给我的样子。

⑥有一次,我又去买报纸。刚把钱塞进小匣子里,就听见男人的老婆在抱怨:“不要卖报纸了,挣不到钱还巴巴地占地方。”男人正在补胎,车胎被浸在水桶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气泡。男人头也没抬:“答应老太太的事情,怎么可以反悔?”女人没好气地说:”盘了这个报享,咱爱卖啥卖啥!再说,现在买报纸的人越来越少了”“那不行!”男人             地说,他又抬抬下巴,“他们是天天要看报纸的。”

⑦我顺着男人指的方向看去——是三五辆电动三轮,几个男人正聚在一起边抽烟边看报纸。他们在这里很多年了,经常看见他们载着满满当当的柜子桌子,风一样穿行在大街小巷。除了运东西,几个人要么聊天,要么看报纸,一副             的样子。

⑧其实,在我上班的路上本来至少有三家报亭,但现在全都不卖报纸了:一家成了彩票站,有一次还挂出了有人中大奖的红条幅;一家成了早点铺,每天早上供应热腾腾的包子和豆浆;还有一家是座蓝色的小亭子,一直寂寞地关着,透过积满灰尘的玻璃看进去,里面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⑨如今,老太太走了快两年了,大樟树下的小报亭依然开着;男人依然每天满手油污地忙忙碌碌;女人依然         地抱怨;杂乱拥挤的报亭里依然给报纸、杂志留了一席之地;我依然把钱塞进白铁皮的小匣子里,听着“啪嗒”的声音,有时还会想起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开三轮的男人们依然聚在大树下,边等生意边看报纸。有几次经过时,阳光正透过树叶在他们身上投下点点光斑,风掀起他们手中的报纸,哗哗作响......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大樟树下的小报亭今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报亭主人

报纸、杂志摆放情况

卖报方式

其他报亭命运

过去

老太太

(1)

老太太伸出洁净的手接过钱、再细心地取一份报纸轻轻折好递过来

(3)

 

现在

50 岁左右的男人

十来本杂志被挤到了一个小角落里;报纸被几把链条锁压在报亭外的小桌上

 

(2)

 

全都不卖报纸了

 

 

2.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

3.结合语境,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处。

A. 隔三差五    B. 斩钉截铁    C. 悠闲自在

4.文中描写老太太的内容不多,老太太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简要分析一下老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两点即可)

5.在第⑨段中,作者连用六个“依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