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在《童年》中,阿廖沙的外祖父家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知识分子,绰号叫“___________”;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马夫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阿廖沙的反感。
(2) A走不到三二里,脚上泡被新草鞋打破了,鲜血淋漓,正走不动,声唤不止。
上面这段文字中的A是指《水浒传》中的_______________。他因得罪高太尉而被刺配沧州,在经过野猪林时,被_____________救了下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鸣鸣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xiāo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xù。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阴晦(__________) xiāo(__________)索 心xù(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禁不住悲凉”中”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佳处”中”佳”的意思是__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陈述句,不得改变原意。________________。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⑥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在《无题》中,李商隐通过描写喜春时节万物萧条的景象来渲染离别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点明时令特征、令人心生寒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她的散文《我喜欢》中如是写:
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充满愉悦。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而当中午,满操场坐着晒太阳的人,那种原始而纯朴的形象总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以“我喜欢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绝: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文阅读
夜过西湖 [宋]陈起
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1.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